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6-05-16马晶晶
马晶晶
(济南市天桥区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济南 250031)
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马晶晶
(济南市天桥区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济南 250031)
目的 分析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的42例设为对照组,行护理程序的5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程序模式,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护理程序;心力衰竭;临床护理;效果
心力衰竭为心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液体滞留、呼吸困难及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左心衰竭患者病情变化通常更迅速,临床若未及时予以有效、科学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为此,本研究就选定的心力衰竭患者98例分别行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内容作下列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7.23±5.91)岁,病程4~15年,平均病程(8.69±1.31)年;观察组5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8.87±6.25)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9.13±1.52)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氧疗、排痰、纠正酸碱平衡、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等方面;观察组行护理程序模式,具体方案为:①病情评估: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病情等基础资料,并针对性给予健康教育指导,使其全面掌握心肌衰竭相关知识及治疗中需注意事项。②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并给予其足够的关心与心理安慰,以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护理治疗配合度,必要时可予患者服用低剂量镇静剂。③护理诊断:护理人员应对护理各阶段出现的所有问题予以详尽分析;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大多从气体交换、心排出量、个人应对能力及活动力等方面着手。④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依据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及自身特点为其制定合理、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方案,护理内容包含补血、纠正酸碱平衡等方面。此外,护理人员应于护理过程中密切监督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监护其正确用药。⑤护理实施:护理人员依据制定的护理计划,给予患者相应护理措施,且需严格遵循护理计划开展护理。针对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者,通过分散注意力、播放音乐等措施予以改善,且保持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此外,严格控制患者日常行为及饮食习惯,嘱其饮食以清淡为主,切勿暴饮暴食,可每日进行运动,且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
1.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内容包括护患纠纷、医患纠纷、费用纠纷等方面。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2],共包括四个维度,满分100分,生活质量与分值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5.36%较对照组26.19%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n(%)]
2.2 比较两组SF-36评分情况
经护理,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SF-36评分情况(,分)
表2 比较两组SF-36评分情况(,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观察组(n=56)83.07±8.61a84.63±8.22a80.82±7.56a84.97±7.03a对照组(n=42)64.89±5.7068.33±5.0770.03±5.2771.28±6.92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因某些原因致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出现障碍,使其心脏难以完全将静脉回心血量排除,引起动、静脉系统出现不同症状,进而导致患者表现心率加快、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3]。为缓解患者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需给予有效的护理方案,本研究就选定的心力衰竭患者98例资料作对比分析。
护理程序护理是以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为目标,通过确认及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采用系统方法开展计划性、连续性、全面的护理计划[4]。本研究实施的护理程序模式中包含“病情与心理评估、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等多个过程,并于各阶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促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以调整[5]。护理程序较之常规护理模式,其更注重于患者间的心理交流,使患者感受自身参与整个护理过程中,把被动治疗与护理转变成主动,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依从性,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6]。此外,护理程序模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除对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措施外,而且要求其掌握生化、生理知识、正确书写护理文书等,并具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5.36%较对照组26.19%显著更低,且观察组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这与马智文[7]等人的文献报告结果相符合,进一步验证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及积极性。关于本研究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因受环境、时间等外部因素的限制未加以分析,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综上阐述,护理程度模式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而且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517-2520.
[2] 杨曼莉,郑雪梅.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1):1044-1045.
[3] 张川林,张泽菊,牟绍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自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8):55-58.
[4] 姚卫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5):130-131.
[5] 周染云,范燕娜,王国权,等.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03):51-54.
[6] 董建兰.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3):158-159.
[7] 马智文.护理程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213-21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3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