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油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研究与探讨
2016-05-16滕龙
滕龙
摘 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在发展时与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石油企业,党对企业的领导也是石油企业的核心工作。作为传统产业的石油企业,给我国带来了不言而喻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是否在其他方面做到公平公正,也与企业效益有着密切联系,也会对石油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从而对我过经济、政治等带来一定影响。
关键词:石油企业;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创新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核心,支柱着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等建设。石油资源是本国的战略资源,因此石油企业属于国家重点企业,所以对该企业开展党的建设,完善党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石油企业工作人员也必须抓紧基层组织。
一、完善石油企业的建党问题
(一)理解不当,责任意识弱
在石油企业工作中,有很多员工与党员,对于党建工作的认识理解不够完善责任心不够强,从而导致党建工作处于石油企业无关紧要的一种状态。
(二)“软件”不足,影响党建工作落后
一些石油企业对党建认识与理解已经有很大进步,投入了很多硬件的建设,但对“软件”(员工素质与知识水平)上没有更完善的投入,从而影响了“硬件”,导致“硬件”的浪费。对于员工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党建工作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三)党建工作不完整
有的石油企业对党建工作没有完整的认识,使党建工作在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缺乏领导正确指引。石油企业中一些员工与党员对党建工作的指引不够明确。找不到完整的党建制度完成党建工作,从而使党建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二、解决石油企业建档的战略
(一)必须做到四个战略
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必须对工作做好相应的战略。对待石油企业也相同,从宏观角度说,对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完善。从而,采用以下四个战略:
第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党的原则,抓住党的重点任务,通过从石油企业工作的成绩中,对石油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检查。
第二,对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有正确认识,从而用改革眼光看待新出现的问题,对于新情况要敢于创新,用解放的思想与创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对待新问题。
第三,对毛主席提出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并认真落实,从而使员工能够做到廉洁自律,从而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第四,对党建工作的制度必须加强,从而是石油企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石油企业工作有长期性,做到常态化。
(二)严格调整石油企业的领导人员
解放思想,对石油企业的人事制度做到新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石油企业领导人员制度:一要公平工作,把机会给真正优秀的人员。二要综合考察人员。三要做到创新敢想。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如:公开竞选扩大领导范围等方式来选择管理石油企业的工作人员。
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保证企业领导始终做到廉洁自律,如果对领导管理不够,很容易出现腐败等状况,在对石油企业进行党建时,需要建立领导的管理监督机构,可以开展职工代表定期开展代表大会,领导人员需要定期对员工代表进行工作的报告,员工代表可以定期换人做到公平公正,使每个员工都有监督领导工作的权利。这样可以使基层员工有个参与领导决策的机会,还对腐败的出现有了好的防止,还会使基层员工对企业上级的决策有所理解,从而实现了石油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对企业基层工作进行创新
党建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为基层党建工作。对于特殊行业的石油行业来说,创新基层的党建工作,必须要结果改行业自身该有的特点。对创新该企业基层的党建工作,首先要对工作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创新,必须要加强党建工作员工的工作动力与活力。保证党可以随着该企业业务的步伐。做到石油企业与石油企业党组织的同步。石油企业需要对党员的活动建设活动平台。要定期收入新党员,尤其对一些业绩突出及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提高石油企业党组织活力。
三、结束语
石油企业工作中的重点为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对石油企业的科学与和谐发展都带来一定影响。在石油企业里绝大部分企业均为国有企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力量,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支柱。发展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周秀红,孔宪峰.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164-168.
[2]曲贞.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有内涵和共促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3):66-69.
[3]陈传伟,刘建新.论提高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9(12):85-87.
[4]周秀红.企业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3-56.
[5]陈世瑞.国企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协同性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