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福安建新县只缘郑寀一首诗
2016-05-15林丽莉
林丽莉
南宋福安建新县只缘郑寀一首诗
林丽莉
郑寀(1187—1249),出生于穆阳福苑利湾,福安建县第一功臣,曾任南宋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是理宗朝重要政治人物,闽东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术人物之一。
韩阳十景:龟湖夕照、石门漏月、仙岫晴云、鹤岫朝烟、马屿香泉、南野桑阴、岩湖坂障、廉岭孤树、铜冠双松、东山雪霁。
福安自古就是福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到了南宋理宗朝初年,福安申请建制县域一事,地方和高层意见不一。此后,建县的请求一直被朝廷搁置,这一拖就是二十几年。
郑寀力排众议,他认为建县之事所以争执不下,就是因为县治不明确。郑寀想出了以福安的中心区域韩阳坂,为置县的县治,以诗歌的描述方式,把自己的家乡福安,描绘成世外桃源、人间天堂,最后获得了南宋理宗皇帝的首肯,成为福安建设的功臣。
置县请求,被耽搁了二十几年
早在殷周时期,福安境内就有土著先民活动迹象,先秦时期则为闽越族居住地,到了唐代中原士族大批南下迁居境内。
从唐代起的620多年间,这里一直隶属长溪县(县治于今霞浦县城)管辖。此时,福安赛江沿岸及海域部分已经围垦完成,港道已经可以航运,黄崎镇发展为长溪县的第一大镇。到了宋代,境内的穆阳、苏阳、廉村、黄崎镇等地,不仅人烟稠密,商贸亦十分发达。
当时,福安的中心地带“韩阳坂”,位于长溪县的西北部,与县府所在地相对较远。宋代的福安,随着农业人口和商贸的不断发展,吸引力和地域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成为闽浙间最大的一个镇。
福安当地一些有识之士也意识到福安之大,已经有必要从长溪县剥离出来,建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县了。然而,当时置县这样的大事,不是一两个高官就可以说了算,需要呈报皇帝御笔亲批。
宋嘉定十年(1217年),福安韩阳的郑子化首次提出将福安从长溪县独立出来建县。他以长溪西北乡地理位置偏僻,府衙较远管治不便为由,向朝廷提出从长溪县分出来设立的请求。
时隔7年,宋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太学生张过,再一次提请朝廷将福安分县。张过甚至提出如果暂不分县,也可以先将准县衙级别的办事机构“西尉”移到西乡的“韩阳坂”。
宋宝庆元年(1225年),就连长溪县令范夔,也向朝廷提出福安应该设县,他建议以“韩阳坂”为县衙所在地。然而,福安人要求置县的事情,被一拖再拖,这一耽搁就是二十几个年头。
民间呼声日涨,朝廷却未见动静
尽管有朝中官员的提请,民间士族豪绅的请愿,包括庶民呼声也很高,但都无法让朝廷尽快下决定为福安置县。
另一方面,虽然八字还没有画下一笔,民间因为建县的选址纷争却一直不断。那个时候的仕宦和大家族,主要围绕韩阳坂、甘棠洋和溪北洋这三个地方,希望朝廷选择其中一处为日后福安县治所地点。
提了二十几年,福安人建县意愿越发强烈了,特别是西北乡一带的汉畲人民,都盼望着福安早日建县。有一名叫许子大的进士,站出来表示,只要能够建县,自己愿意献家中土地用于建设县衙。其他乡民也纷纷到处寻找努力的机会,希望促成建县一事,这些事迹在如今一些史料中都有记载。
太学生张过提请建制福安县的同年五月,福安人民终于等来了福建路令代理福州知府项寅孙派员到现场勘查。九月,朝廷又派签厅郑準亲往福安踏勘县治情况。这些都只是前期的例行巡视工作,要真正落实到朝廷批示建县的公文,还不知道哪年哪月。
请愿的乡民向巡视官员递交了请愿书,表达了急切的建县愿望。但此类公文的传送与其他紧急公文不同,只是作为一般文件层层转送,到朝廷之上皇帝手中,可能要耗时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以上。
郑御史献诗,赐得五福安一县
这桩始终悬而未决的请愿行动,直到20年后才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福苑利湾的郑家是从后世称为“江南第一世家”的浙江浦江义门辗转迁入,郑寀的叔父也在外为官。郑寀于宋绍定二年登甲科进士,到江西南昌市任推官。宋淳祐五年(1245年),也就是题诗建县的这一年,57岁的福安乡贤郑寀,刚好升为殿中御史。
老家人民要求建县的事情,郑寀是有所耳闻的,他在心里琢磨着如何向皇帝提出此事。福安建县公文终于传达到了朝堂,郑寀发现时机已经成熟,便题诗一首,送到理宗皇帝的面前。
“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地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郑寀诗中无不展露家乡的美景,但也暗带软中带硬的质问,言外之意大有非批不可的意思。
皇帝看了诗歌之后,被韩阳的美景深深感动,立即挥笔御批韩阳为县,随后赐了八个字:“敷锡五福,以安一县。”福安从此由长溪县分离出来,以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为疆,县衙就设在韩阳坂。福安县诞生之后,改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宁州管辖。
因为题诗而促成家乡成功建县,郑寀被后人誉为福安建县第一功臣。f
市区南大门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