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话土不土说了才知道
2016-05-15林梅琴
林梅琴
福安话土不土说了才知道
林梅琴
福安说书用的是本地方言,非常受当地人喜欢,说书也是最能体现福安方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摄影/钟楠)
福安方言既有远古闽越人和吴国人语言的残留,又有北方汉族和中原人的语言成分,即西晋的上古音和唐末的中古音,也有千百年来各种语言特别是推广普通话的影响。
福安方言经典
鸡卵(鸡蛋)、踏柳(玩耍)、癫趴(神经)、洗身(游泳)、面桶(脸盆)、中意(喜欢)、人客(客人)、闹热(热闹)、欢喜(喜欢)、猪母(母猪)、猪狮(公猪)、傀儡(小孩)、洋芋头(马铃薯)、头旋(头晕)、乞丐(乞食)、做人客(做客)、犬吠(胡言乱语) 、天光(天亮)。
福安话里把洗澡说成“洗汤”、锅说成“鼎”、房子说成“厝”,外地人会以为这是下里巴人没文化的表现,其实这才是最正宗的古汉语用法。别把福安话想得太简单了,它可是融合了古汉语、古越语等多种语言形成的,历史背景复杂得很。
闽东北通行的“小官话”
要了解福安话,当然得从历史的角度着眼。西晋末期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大批中原人带来了中原文化习俗,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不过由于福建多山,交通不便,语言交流中断,形成的方言便有所区别。
隋代以前,福安只有闽越人在此活动、说的是古闽越语和吴国语言。隋末唐初,中原人避乱迁徙,外来语言逐渐交融演变成福安方言。当时说福安话的地方,还有赛江流域北部的县市区,福安话因此成为闽东北片方言的代表,南片方言则以福州话为代表。
虽然说的都是福安话,但在腔调上,福安和赛江流域的其他地方,还是有所不同的。不过最地道的“福安腔”,自然还是在福安。过去福安溪流纵横,水运便利,是闽东的交通枢纽,福安话也因此成为周围各县通行的“小官话”。福安人把福安话称作“土话”“平话”“本地话”,以示和普通话的区别。
福安话喜欢说反话
福安话至今保留了大量中原音和部分福州音,不过比起福州话的悠长低婉来说,福安话会显得更粗犷高亢些。几个福安人在外地用福安话交流,经常被不知情的路人误会为在吵架,这样的事情,很多福安人都碰到过。
如果把福安话翻译成普通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福安方言中许多是倒过来说的反话:客人叫做“人客”,斗笠叫做“笠斗”,前头叫做“头前”,热闹叫做“闹热等。下雨可以叫做“做雨”,打人说成“拍人”。名词也有不同:脸叫做“面”,蛋叫做“卵””。
还有一些形容词也颇让人玩味,比如表示生气叫做“气气的”,表示很累叫做“累累的”,表示很饿则被说成“饿饿的”。有时候根本分不清楚这些话,是真的生气了、累了、饿了,还是什么都不是。
很多人觉得方言土,其实方言里也有文章呢。福安话把玩叫做“踏柳”,这个词是从古代人出外踏青游玩引申过来的,具有唐宋官话的特色。福安话里聊天叫做“讲踏柳”,也就是说着玩的意思,而在一起的玩伴,就叫做“踏柳帮”。
2015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中国各地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工作,福安市被列入今年福建省十个实施该工程的县(市)之一,以语音的形式将福安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存。
牙齿缺失,不但影响美观,还容易引发诸多口腔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民以食为天,不能正常进食是很痛苦的,所以缺牙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不少人从前镶过牙,或是戴了假牙,但吃东西实在不是个事。一不小心假牙就跑起来了,胃口顿失不说,还伤到了口腔,让人十分头痛。
现在,有了即刻种植牙技术,这些情况都可以有效避免。即刻种植牙的人工牙根,深植于牙槽骨内,可以更有效地固定牙齿,刺激牙槽骨神经,吃东西不会出现异物感,和真牙一样舒适。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种植后的牙齿拥有强劲的咀嚼力,可媲美年轻好牙,让你想吃啥就吃啥,再也不用担心啃不动啦。
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即刻种植牙呢?这是一种在患者新鲜的拔牙创口上立即植入种植体的技术,无需等待3~6个月的创伤修复后才种植,所以能大大缩短疗程,更早用上牙齿,防止了牙槽骨吸收。
经常有患者前来咨询:“即刻种植牙的成功率高吗?它的使用寿命是多久?”爱微笑齿科专家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即刻种植牙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如果种植后正常使用、做好口腔卫生并定期检查,即刻种植牙能维持的时间就可以和真牙一样久。
那么,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即刻种植牙呢?即刻种植牙适用于牙齿松动、缺失或“烂牙根”的人群,它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只要牙槽骨条件允许,都可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