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点切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2016-05-14张菊芳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4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张菊芳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探寻阅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从不同维度感知阅读体验,形成阅读成果。以情境切入、主旨切入、背景切入、质疑切入等形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多点切入 优化策略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初中生思想活跃,但成熟度不够,对阅读问题的认知流于表象,缺少探索阅读切入角度意识。教师要注意从教学情境、文章主旨、写作背景、质疑释疑等环节,为学生阅读思维切入提供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状态,激活阅读思维,获得更多的阅读方法和体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情境切入,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阅读条件。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如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名言名句借鉴、课堂演绎、多媒体展示等,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触,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章内境之中。特别在多媒体介入阅读教学后,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教学选择。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和联网功能,教师将相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电子信息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创设阅读有形环境。学生的阅读思维便可顺利启动,阅读学习品质也随之大幅度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激发、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唤醒或重现与作品内容有关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与文章之间形成良好的融合,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在学习《海燕》一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配乐朗读音频,学生听得非常专注,并能进行跟读练习;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诵竞赛活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问题:“什么是象征手法?说出文章中‘乌云‘狂风‘海燕‘太阳‘海鸥‘海鸭‘企鹅的象征意义。海燕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能自发地展开自主阅读和讨论,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朗读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被教学情境所感染,对文章理解自然也更深刻,面对教师给出的阅读思考问题,学生更是胸有成竹,顺利地完成了阅读学习任务。

二、主旨切入,形成教学多点突破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章主旨角度形成思维突破。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都有其鲜明的主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文章要义展开多元探究,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文章要点,为进一步学习体验奠定基础。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特别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重难点突破策略。所谓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就是打开文章内涵的大门。只要对文章的重难点展开强力攻势,自然就能实现多点突破。学生一旦掌握了文章重难点的内质要义,就可以形成居高临下的阅读优势,潜入文章核心便是水到渠成。

在学习《石榴》一文时,教师先给出阅读目标:品味文章形象、生动、凝练的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文化情操之志。很显然,文章学习的重难点是学习作者精美的语言和对作者情感维度的探索。为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精美的描写部分,师生再共同开展阅读探析活动,找出语言运用手法和应用特点。在对文章主旨解读时,教师先对赞美石榴精神的句子展开感知体验,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思维,进一步领会其内涵,获得托物言志的认知效果。教师虽然没有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创设,但通过层层推进式的教学方式,从文章语言角度切入,探寻语言特点和应用手法,进而体会作者对石榴的美好情感,自然延伸了情感维度,明确了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技巧,从而形成重要的阅读技能。

三、背景切入,实现阅读认知共鸣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对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写作心境的探索,能够从文章之外形成阅读策略。文章内质与当时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作者情感现状高度一致。从作者和写作背景角度展开阅读学习,是从文章生成根源上进行探索,抓得准、靠得住。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是文章、生本、师本展开心灵对话的活动。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出发,寻觅更多的阅读力量。“真正高效的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他们学会精读、品读,并真正读懂文章,读懂作者的心理意境,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及主旨。”

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了解文章内容的梗概。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形成的背景以及作者和作品介绍。对《儒林外史》这部作品展开了详细解读:《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教材文章节选了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是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并没有统一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单个故事组成的故事集形式向人们描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风貌,贯穿其中的中心则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书中大多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以当时的真人真事为背景,讽刺了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通过教师对作品形成背景的介绍,学生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和主旨有了一定了解,为文章阅读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再次审视范进这个人物时,自然就多了一些理性分析,阅读学习效果自然提升。

四、质疑切入,启动学生多向思维

初中生在阅读基础、阅读个性、阅读效率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学情展开调研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师设计的阅读思考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阅读的内驱力。为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阅读思考问题,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为凸显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质疑,依据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展开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释疑,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正如古人所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鼓励学生展开广泛质疑,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这样才能提高阅读引导的针对性。在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个性化阅读,并给出质疑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质疑活动,在展示质疑问题时,教师将有价值的质疑问题作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展开阅读探索。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沙漠为什么会出现怪异现象?什么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鸣沙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作者从科学角度解释了沙漠怪异现象,这要告诉读者什么道理?除了作者列举的这些内容,大家还知道哪些沙漠怪异现象?教师和学生展开了讨论,对质疑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读,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师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许多学习认知,阅读任务圆满完成。教师带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不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还要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向课外知识延伸,这样获得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才更有价值。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从什么角度切入,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文章,深入教材核心,寻求阅读学习的要义和途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多元阅读意识势在必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多视角、多角度阅读思维,促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体验中形成阅读经验,为更好地开展阅读认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吴绍沂.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2]王恒钊.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5).

[3]兰勇平.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5).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