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相和》教学建议

2016-05-14燕倩唐有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和氏璧赵王廉颇

燕倩 唐有泉

《将相和》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和廉颇知错就改的特点。课文内容环环相扣,故事情节引人人胜,须重视内容的把握、人物的感受、写法的迁移,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讲述故事梗概,提炼主要内容

抓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为此,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为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文特点,以讲故事梗概的方法引导提炼主要内容。为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可以“完璧归赵”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讲述故事梗概,然后教者示范讲述:赵王得到了一件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写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秦王得到璧后却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蔺相如便用巧妙的方法拿回了和氏璧,然后又叫手下人悄悄地将璧送回赵国。秦王知道后无可奈何。因为蔺相如立了功,所以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教师示范后,围绕“怎样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情节要完整,语句要连贯。然后让学生讲述另外两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中要引导学生评议:故事情节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从而把这一训练落到实处。故事梗概把握后,让学生再把三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这样训练,就将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融合为了一体。

把握主要内容后,还要说说故事间的联系。如学生感到困难,则提示他们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接故事,如: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又因为他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便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所以就发生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样,把握了故事梗概,理顺了前后联系,就为学生阅读感悟奠定了基础。

二、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人物特点

对写人的课文,仅从文本叙述中抽象出人物特点,并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须通过文本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真切感受人物,有效展示人物,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为此,可抓住集中展示人物形象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想象情境,亲近人物,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展示人物的重点句段,再读读句子,想象情境,感受人物,写下自己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中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几个重点句子: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此句这样引导:蔺相如说的是真话吗?为何不直接要回?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必然明白:蔺相如从秦王的举动知道他根本没有交城的诚意,便假说璧有瑕,且趁秦王赏兴正浓,顺利地要回了璧。而如直接要璧,肯定难以如愿。这样,对蔺相如要璧中蕴含的机智就理解得具体而深刻了。)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此句这样引导:蔺相如真会将和氏璧撞碎在柱子上吗?那他为什么这么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足以证明它真是无价之宝。他深知秦王对和氏璧喜爱有加,绝对不会让其破碎。这样,蔺相如便可以提出条件,赢得时间。可见,对撞璧的描写,既凸显了蔺相如的勇敢,也展示了他的智慧。)

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此句可这样引导:蔺相如安排手下人化了装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见了秦王后为什么竞还大大方方地说话呢?面对蔺相如的举动,秦王竞无可奈何,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蔺相如对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而他所说的在情在理,更何况和氏璧已送回赵国,即使秦王恼怒也于事无补,且大将军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防范准备。因此,秦王只能忍气吞声。这样,就能使学生具体而深刻地理解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此句可这样引导:秦王不愿意为赵王击缶,蔺相如为何如此气愤,准备以死相拼且声色俱厉、咄咄逼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秦王和赵王平起平坐,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自己却不肯为赵王击缶,真是欺人太甚,侮辱赵王就是侮辱赵国,为维护赵国尊严,他要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这就是他的勇气所在。且“鼓瑟”比“击缶”高雅,蔺相如这样做不仅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而且在他人眼中,秦王不及赵王,由此又可以看出他的智慧。)“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此句可这样引导:所以能够完璧归赵,能赢得渑池之会的胜利,除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与廉颇有关吗?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廉颇不服时蔺相如与其据理力争,结果如果?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表述时,可出示“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外人欺”“和为贵”等俗语供他们选择运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引导,就能让学生深度地感悟蔺相如的宽容大度。)

三、拓展课文空间。练写人物语言

文中的三个故事都在于展示人物形象,但方法不同,前两个故事重在人物语言的描述,第三个故事只是叙述事情,而无人物话语。为此,可引导从前两个故事中探究人物语言的描述方法,再将此运用到第三个故事的拓展中。

整体阅读、感受人物后,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反复阅读品味,体会人物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凸显作用:在秦王面前,他的话语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在手下人面前,他的话语是意味深长,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品味中,要抓住“如果……就……”“要是……就……”“所以……为的是……”“会……吗?”“您不……我就……”等,体会蔺相如语言的力度和分量!

接着这样引导:面对秦王,蔺相如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现在面对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廉将军,他会这样吗?肯定不会!但他讲的话会同样有力度,有分量!从而鼓励学生运用文中有关的句式,补写蔺相如和廉颇的对话,以拓展语言空间,升华人物形象。学生写好后引导交流,最后出示下列例文引导赏析:廉将军到了蔺相如门上,就单脚跪下,他低着头说:“蔺大人,我居功自傲,和您争名利,争地位,我真是个粗人。今天,我所以来负荆请罪,为的是让您把憋屈在心里的怒火发泄出来,请您用荆条打我吧!”

蔺相如见廉将军背着荆条来了,连忙出来,取下荆条扔到地上,然后伸出手去扶廉将军:“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

廉颇摇摇头说:“蔺大人,我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我真对不起您呀!您要是不打我几下,我就没脸站起来了!”

“廉将军,我会打您吗?过去的事就别提了,请起吧!”说着,蔺相如扶起了廉颇。

“蔺大人,开始我还以为您不跟我斗,是怕我。我还得意洋洋。后来听别人说,您所以这样做,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我听了,感到无地自容。您真是一个顾全大局、宽容大度的人啊!”

蔺相如笑着说:“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真是太高兴了!走,里边请,为了赵国的平安,为了我们的友谊,我们痛痛快陕地饮几杯!”

可见,只要能坚持“用教材教”的理念,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运用教材的语文因素,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渗透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和氏璧赵王廉颇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辗转相传
完璧归赵
赵王骨折
赵王骨折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将相和》缩写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