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数学概念自身的归宿
2016-05-14查云全
查云全
近来,常常听到部分教师把估量、估值、估测和取近似值的过程也说成是估算,几个概念常常混为一团,真让人哭笑不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便捷的计算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课程标准不仅对估算进行重新审定,而且还成为现在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原来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只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知识技能中明确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第二学段(4~6年级)的知识技能中提出:理解估算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这充分体现了学习估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也不能把几个概念混淆起来。
1.估算: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范围测算。
估算的显著特点是:第一,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如:194x9=190x10=1900或=200x9=1800。第二,估算不是为了笔算,而是为了便于口算。第三,估算不是盲目瞎猜,而是有根据的推算。第四,估算不存在漫无边际的误差,而是有一定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只要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能迅速口算,都应该给予肯定。
2.近似值:指一个数与准确数相比,要么比准确数略多一些,要么比准确数略少些,这个较接近的数称之为近似数或者近似值。
近似值的显著特点是答案的唯一性。这也是估算与取近似值的最大区别。如:取近似值则要根据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精确值截取“近似值”。如:1.98x0.7x1.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6632=1.7。如果遇到特殊情景,还得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截取近似值。如:21÷5=4.2(只)油桶=5(只)油桶。即:根据实际需要,装满4只桶后,余下的还需要1只桶来装,需要用“进一法”截取近似值,所以是5只油桶。再如:若计算25+2=12.5(件)衣服=12(件)衣服。即:根据实际需要,则用“去尾法”截取近似值,约是12件衣服。
尽管估算与取近似值有区别,但是它们也有其相同的地方,从形式上看:第一,估算以“算”为主,它与用笔在纸上或用计算器“算”是一致的、相同的,只不过估算一般会摆脱纸、笔、计算器的束缚,运用心算乃至推理、判断等进行,因此估算具有高度的灵活以及简洁性。第二,都需要找到一个最相近的数来代替,或者借助“四舍五入法”来完成各自的使命。
3.估量:指对给定的一个数,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选择性地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估量的显著特点是填出计量单位的“量”。如:一瓶墨水约是60——(毫升或者ml);妈妈的体重大约是50__(千克或者kg);爸爸的身高大约160__(厘米或者cm)。
4.估值:指对给定的一个单位名称,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选择性地填上合适的数。
估值的显著特点是填出数据的最终“结果值”。它不需计算或口算,如:一袋牛奶约__元(3),一个苹果约__克(100)等。
5.估测:指通过测量工具测出给定一部分数量后进行的推测,也可以摆脱测量工具,凭借已有生活经验去估计。它的核心是“测”。如:估测一粒花生的重量是__克,可以通过称50粒花生的重量进行推测。
对学生进行“估量”“估值”与“估测”的训练,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数感、量感以及空间概念的培养等。
总之,估算的核心是“估”,估量的核心是“量”,也就是选用合适的单位名称。估值的核心是数据的最终结果,是“数值”。而估测的核心是推测的“测”,估算与估量、估值、估测是4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此类概念确实具有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我们面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或者辅导丛书中的一些数学术语,它们往往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如果我们不进行细致思辩考量,不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确实很容易被忽视,那将导致“瞎子牵瞎子,牵得满路的瞎子”。所以作为教师,是不是应该多读一些专业书籍?多进行一些问题沙龙研讨?多进行审题揭题的字眼分析?……那才是保证教正确、讲明白的前提!
责任编辑: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