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
2016-05-14罗有岩
罗有岩
一、基于语感的思考
语感,属于语言心理学范畴,它是人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语感培育是一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夏丐尊先生在20世纪初提出“语感”这个概念后,老一辈语文教育专家,如叶圣陶、吕叔湘等不断阐明“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感,它是一种语文修养,是行为人对一种话语的敏锐感受力,是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而迅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感具有明显的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和情感性。一个具有良好语感的人,他能在刹那间透视语言文字深层次的内涵。所以说,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直觉,是人们多维交流的智慧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日益频繁的社交中,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接受往往能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语言的基础,是人们思想认识逐步通向心灵的桥梁。具备良好语感的人,其语言洞察力强,往往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还能从语句或一段语言的开头预测出整个语句或语段的趋向,可以在一瞬间辨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还能正确地从书面上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较快地进入语言文字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中,受到文化熏陶、审美感染。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尤为重要。
二、选文缘由
《画家与牧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讲述的是唐代著名画家戴嵩,虚心接受一个牧童指出其画中出现错误的故事。戴嵩那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毫不畏惧,敢于批评,这种率真、不盲从的实事求是的品质同样显得十分可贵。课文情节引人人胜,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其中还渗透了谦虚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文章既有绘声绘色的语言描写,又有准确传神的动作刻画,人物优秀的品质蕴含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促成语感的好课例。教师教学时只要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为朗读训练点,抓住关键词语和典型句式为词句训练点,抓住故事情节的冲突为思维训练点,通过对比、品析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感受人物情感,感悟人物品质,品味国画艺术的魅力。这确实是一篇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升语感的好课例。
三、对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策略思考
语感培养是语言训练的最高境界,也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会不断进步的。”小学语感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具体性、无意性。儿童的情感也处于比较低级阶段,内部语言发展还不完善,阅读带有入门和启蒙的特点。低年级的阅读无论是在教学要求、阅读材料、阅读理解、阅读形式上都要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当然,语感培养也是最基础的。
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策略一,多样朗读,催生语感。“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低年级学生语感习得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低年级课文蕴藏着音韵美、意境美、结构美,只要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在读中生成语感。策略二,品析词句,训练语感。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朱熹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熟后理自见得。”(见《朱子语类》)。精读,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着力引导学生推敲词句,通过“加、减、调、换”等品词品句方式来促使学生体悟课文用词的准确性,感悟语句的意境,体验语句的情感,增强语感的灵敏度。策略三,启示想象,激发语感。引导低年级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想象过程是引发学生唤醒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作品内容,建立新表象的过程。语感培养如果同想象紧密联系,它能让学生放飞形象思维,引发想象,课文内容也会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策略四,实践言语,积淀语感。学生在阅读中要获得语感,只有在立体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就如以读促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或写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言语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言语之神妙,把握言语之精髓。这不但会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还会促使学生自身的语感得以发展。
四、教学过程示例
(一)辩题激趣,催生语感
1.欣赏国画,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到的名画家作品拿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引导学生积累描写画画得好的词语,如: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出神入化、妙笔生花、活灵活现……)
2.辩题导读。说说牧童是干什么的?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3.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准“价钱”“幅”“浓墨涂抹”“牛蝇”“夹在中间”。找出生字词所在的句子,再读读句子。
4.检查示例。出示句子:“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说说“批评”是什么意思?指导写“批、评”两个字,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教师范写:“批”字提手旁,写得要窄,“比”要写得宽一点。第一笔是横,写得要平,不要翘尾巴,竖提要矮,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变高。“评”字点的起笔略高,横起笔略矮。学生每个生字写两个,同桌看一看,评一评,写得好的请你夸夸他。
设计意图:以赏析名家名画作为预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感受国画艺术美的同时,积累了词语。生字新词是在检查课文朗读中确定,使得语感催生在字词学习中,为学生接下来接受语感训练奠定基础。
(二)引读吟诵,训练语感
1.课文主要写画家和牧童两个人,题目为什么把画家放在前面呢?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课件出示戴嵩像:戴嵩是唐朝著名画家。他特别喜欢画牛,他与擅长画马的韩干,一起被称为“韩马戴牛”。)
3.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完成了。”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课件演示《鹰》的画画过程:这样画就是——“浓墨涂抹”,这样画就叫——“细笔轻描”。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句子为什么用两个“一会儿”写,而且意思刚好相反?反复引读上面那句话:戴嵩画得多认真啊,你看他……(学生读)戴嵩画得多用心哪,你看他……(学生读)戴嵩画得多快呀,你看他……(学生读)戴嵩真不愧是一位……(学生:著名的画家。)
5.仿照句子,用“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6.围观的人看了,有什么反应?“夸”是什么意思?找找其他人是怎么“夸”的。商人“赞到”,教书先生“赞扬”,同样的意思作者高明却用不同的近义词来表达,值得我们学习。请你找找课文中与“夸赞”一样,相同意思合起来的词语。(价钱、涂抹、驱赶、批评等)
7.出示句子:“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看画的人不点头称赞的”。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也就是说,加上“没有”就是全部称赞。)
设计意图:围绕相关的词句,反复吟诵,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欣赏《鹰》的画画过程,学生会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引读重点句子,旨在促使学生感悟画家画技娴熟。通过句子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双重否定句这个语言形式,了解其表达意义。这样,学生是在朗读和析句中自然获得切实的语感训练。
(三)品词品句,增强语感
1.出示句子,说说第二句这样改动行不行,为什么?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欣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很多人欣赏”
填空:“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人就一”;
小练笔:试着用“一……就……”写一句话。
2.课文中还有哪里说明戴嵩很了不起,画出写人们“纷纷夸赞”的句子?
3.出示句子,请你读这三个句子,读完你想说什么?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4.我们也学着这个句子写一句话:“__,__,这真是__!”(可以用上课初积累的词语,如“妙笔生花”等。)
设计意图:词语和句子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通过组织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从中悟出文章的人文之美。让学生感受说一次和说两次的情感差别,说三次的哕嗦,体悟作者是在用精确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的,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还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四)称赞人品,提升语感
1就在大家纷纷夸赞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喊起来“画错了,画错啦!”,谁在喊?听了牧童的的话,大家有什么表现?请你用横线画出来,再用波浪线画出“戴嵩的表现”。
2周观的人为什么呆住?这时,他们都会怎么想,戴嵩又会想什么?
3.什么叫“和蔼”?读“惭隗”这个词,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竖心旁)戴嵩为什么惭隗?
4.导读:老师课前通过查书籍,网上观看《国宝档案》,将收集到的图片与大家共享。课件展示“斗牛”的照片和画家的画:看了这些,你发现什么了?(两牛相斗,牛如果情绪放松,牛尾巴就会垂在腿后左右摇摆或者翘起来。如果它们很紧张,就会夹在后腿中问。牧童说的是其中的一种情形,戴嵩画的是另一种情形。)这样看来,戴嵩观察的还不够全面呢!所以——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5.谁能做“拱手”这个动作?大家边做拱手动作,边读这句话。
6.学到这里,你感觉戴嵩哪些地方了不起?牧童身上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你学习?(从戴嵩和牧童真实坦诚的言语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或谦虚诚挚,或勇敢率真的可贵品质!)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夸夸戴嵩或牧童。
7.小结: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后,虚心地接受了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成了这幅名副其实的传世之作——《斗牛图》(课件出示《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皇帝看了这幅画,非常喜欢,同时也被戴嵩的精神所感动,他在上面题诗一首:(课件出示)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这幅画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关注文本“语言习得”,又注重体验“人文感受”。让学生在感悟人物的语言中渐入课文意境,在大脑中树起鲜活的人文形象。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发他们表达真实情感。同时,教学中超越文本,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斗牛图》,旨在向学生示范,创作或学习都应带着科学精神,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批判思维。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做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提升语感。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