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感悟人与大自然的深情厚谊

2016-05-14柴瑞平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草虫响声赞美

柴瑞平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涉及大自然“秀美”的内容,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赞美了诗情画意般的自然风光,教育学生要通过多种形式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大自然秀美风光,对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一、品读文题,彰显自然秀美风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灵魂。文本的题目是经过作者三番五次琢磨、推敲而拟定的。有传递作者对山里“朋友”那份深厚感情的文章《山中访友》;有描绘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的文章《山雨》;有发挥丰富想象,描绘童话般草虫世界的文章《草虫的村落》;有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想象丰富,描绘索溪峪独特美的文章《索溪峪的“野”》;有描绘“山水甲天下”,突出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的文章《桂林山水》等等。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一“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的有关照片、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难:1.“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说索溪峪“野”?并让学生通过读书后同桌或小组讨论:(1)索溪峪的山怎么“野”?(2)索溪峪的水怎么“野”?(3)索溪峪的动物“野”表现在什么地方?(4)索溪峪的游人的“野”表现在什么地方?通过以题析文,让学生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细读文本,感悟“朋友”深情厚谊

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大自然恩赐给人类青山绿水、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诗情画意的美景,令人赞美。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抒发了作者迈着轻盈的脚步,访问“山里的朋友”而表达的人与自然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可以从“四赞美”来理解课文内容。1.拜访老桥,赞美古桥的“德高望重”。“我”首先拜访那座古桥朋友,把古桥比喻成“德高望重”的老人,从它为人们“搭桥过河”做了许多事,赞美古桥无私奉献的精神。2.拜访“树”,赞美树的青翠。第3自然段用“知己”说明“我”与树是非常要好的知心朋友,用“无边的青翠”来赞美树给人类带来优美的绿色环境;并想像把自己当成树,脚下长出须根,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想像自己也要像树一样为人类服务,从而衬托、赞美了树的可贵品质。3.拜访多个“朋友”,赞美它们的用处。用“山中的一切”说明“我”的朋友非常多:山泉捧出明镜,瀑布是天生的金嗓子,悬崖挺拔的身躯,白云洁白的身影,云雀“叽叽喳喳”的响声。还有捡起一朵落花,拾起一片落叶,捧起一块石头来描绘它们的特点,赞美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4.拜访雷雨,赞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描写“雷阵雨来了”,用“像……又像……”来比喻雷雨的巨大响声和神威,还用“撑起的巨伞”来赞美天地给“我”的恩泽。最后描写作者拜访山中朋友的收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保护大自然的教育,并进行小练笔:写“我与树交朋友”的短文,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奇异想象,抒发赞美喜爱之情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草虫世界,更是美不胜收。生物学家、文学家通过细心观察,发挥奇异的想象,揭示了草虫小生灵的奥秘。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旅游,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发挥奇异的想象呢?1.想象丰富,彰显草虫迷人的世界。作者充分发挥奇异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想象成一位“游侠”;看到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甲虫的迷恋之情。2.运用修辞,突出小生灵高雅的艺术。作者巧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的眼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3.观察仔细,赞美草虫精灵的智慧。作者通过对草虫的仔细观察,以奇异的想象,巧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在草虫村落里,看到熙熙攘攘的甲虫村民;看到了“大街、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草虫小精灵勇敢、勤劳和智慧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用“蜜蜂、蝴蝶、蚂蚁”创编“勤劳村民”的童话故事,在小练笔中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四、欣赏山雨,描绘形声色美特点

美丽的山林郁郁葱葱,色彩斑斓,风声雨声,在作者的笔端下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雨》一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用清新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山林雨景图。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音韵美、色彩美和幽静美呢?1.描写声音,突出雨来时的音韵美。课文是按照雨来、雨中、雨后的观察顺序写的。第1~4自然段是描写雨来得突然。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而近,由轻而重的过程动态美。作者用“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突出雨来时的音韵美,表达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感情。第5自然段描写雨至山林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独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雨声联想成“优雅的小曲”,展示了一幅“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2.描写颜色,突出雨中的色彩美。第5~7自然段是描写雨中的色彩美。描写雨中的山林色彩层次多得难以辨认。同时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美。3.描写响声,突出雨后的幽静美。第8-10自然段是描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写,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美,并用“丁——冬——丁——冬”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描写幽静美多么楚楚动人。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让学生用“嫩绿、翠绿、粉红、金黄、淡青”等词语来描绘草地上各种野花盛开的情景,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搜集素材,创造描绘景物美文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唐代诗人杜甫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精心构思,布局谋篇的观察方法和技巧,然后进行习作练笔,来创造描写景物的美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1的要求是:“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大迷人了……然后写下来。”大自然的响声多种多样,有风声、雨声、鸟叫声,还有人的说话声、物体的碰撞声……那么,如何写响声,编出有趣的故事呢?1.深入大自然,聆听响声。同学们,你不妨到田野、树林、河边、公园去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响声。到田野可以听到稻谷摇摆“沙沙沙”的响声;到树林可以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到河边可以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只有听清楚大自然的各种响声,才能惟妙惟肖地摹声,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逼真。2.选用响声,编写故事。要把故事编得生动、逼真、有趣,就必须正确地选用风声、雨声、动物的叫声、人物的说话声。如写风声有:“沙沙沙”“哗啦啦”“呼呼呼”……如你到森林公园去游览,先到湖边观看,听到天鹅、野鸭发出的呜叫声;再到花园去观看花,听到蜜蜂发出声音;然后到树林又听到鸟的鸣叫声……这样按照先后顺序编故事,才能有条不紊,生动、感人。3.巧妙联想,抒发感情。写文章不仅要巧妙地运用摹声,还要巧妙想象、联想,可以引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写春耕中农民吆喝牛耕田的响声,就可以引用古诗《悯农》的诗句,突出农民的辛勤劳动,抒发对农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在《橘柚园的响声》一文中的“妈妈马上爬到树上,抓住那根树枝,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树枝拉过来,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我用剪刀‘咔嚓一声,把‘巨无霸橘柚剪下来,真是‘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啊!妈妈再把树枝一放,树枝碰在一起,发出‘啪啪的响声,树叶‘沙沙沙地响……”这段话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巧妙地运用摹声和成语,让文章更加感人和有趣,令人难忘。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草虫响声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草虫小品
回乡记
流放
风声鹤唳
为自己点赞
齐白石草虫跃京城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午夜的土地(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