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6-05-14葛峰
葛峰
摘 要: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着学生去探寻历史知识中的内涵,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培养目标。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侧重于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提问意识的培养。本文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35-01
1 引言
问题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人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理论产生的困惑进行探究和询问的过程。问题意识是一种促进人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动力,也是帮助人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寻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同时问题意识也代表着学生自我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个人观点的形成,并且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与教师在同等思维层面上进行互动与探讨。可以说,问题意识改变了历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角色的状态,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有效良性的互动。而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能通过学生所提出的不同问题来判断与分类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使用更为有效的差异化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基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关键且重要,是各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纳入的重要教学内容。
2 引导与发现,帮助学生形成好奇心
要想在初中历史中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根本动机在于学生要对历史知识产生好奇心,从而提出不同的见解。只有让学生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秋收起义”相关知识点时,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基于课本内容的情境,进而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主人公进行独立思考。为了做好这一点,笔者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现了大量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图片,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与选择。接下来,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在秋收起义时,中国当时的情况如何?秋收起义暴露了中国当时哪些问题?秋收起义的形式代表着我们党当时选择了怎样一条道路?不同于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帮助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才能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当时国情下的历史选择。学生了解越深入,学生的观察也就越细致,好奇心提升,发现问题更为快速,问题意识也就得到了培养。
3 指导与强调,提升学生的问题质量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问题质量是提升重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知识素养上水平较低,提出的问题多是常识性问题。特别是对于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可能听一节课下来,提出的问题甚至是书本上早已有答案的问题。对于这类情况,教师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期待值,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基本水平。另一方面,要明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不代表学生问出的问题越刁钻越好,反而越常识性越普通的问题越有利于初中学生反复记忆知识点。所以,不论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教师都要认真细致回答,不要认为问题没有价值,而要从普通的问题中去指导学生思考更为深入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程度。当然,教师对于学生问题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且较为敏感。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提出的问题也就完全不同。很多学生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怕教师认为自己的问题过于幼稚。所以,教师应在这方面加强指导和鼓励,强调问题的多样性,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 关心与倾听,提升学生的提问频率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以自身掌握的内容和知识水平为基础的,不同水平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同,只有耐心倾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问题本质。基于此,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代表了学生学习层次和思考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频率也反映出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用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详细的讲解。只要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高提问的频率,进而提升提问的质量。当然,在这方面教师回答问题的态度也应平等而友善,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交流,不要去轻视和忽视学生提出的非常规问题。当然对于个别调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提出各种奇谈怪论来引起注意。对于这些同学,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去解答问题,强调提出问题的论据和理由,指导学生如何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洋务运动》等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思考:第一个问题是运动的领导人物和时代背景如何?第二个问题是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运动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先给学生定下思考的基本范畴,再鼓励学生去发散思维,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提问频率,并能保持问题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就是一再复习和强调课本知识内容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训练与完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也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把历史从生硬的课本知识过渡到有血有肉的史实人物,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在课堂上,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查资料,询问他人,交流观点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初中历史知识储备,从提出的问题出发,找出更多更详细的历史依据来回答问题,支持论点。进而提升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高效学习。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从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掌握和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水平,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持理性而温和的态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问题层次,提问频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点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封志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4(26).
[2]赵晓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3]米玛措姆.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