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一等更精彩

2016-05-14汪苏宝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等待语文课堂

汪苏宝

摘 要:当前我们有的课堂过于追求轰轰烈烈,操之过急,课堂教学失之浮躁,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等能力的提高。由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妨慢些,“慢”实质是等待。等待的时机为:(1)“不愤”“不悱”之时;(2)扰乱争执之时;(3)静心默读之时。

关键词:语文 课堂 等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1-01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却少了学生凝神静默的时刻,少了学生沉思冥想的时刻。其实有些课堂发问是有深度和难度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有些课文朗读讨论费时无效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默读冥想。

阅读是需要思考的,思考是需要时间的,需要等待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妨慢些走。“慢”表面好像是拖沓,其实本质是等待,积蓄能量,等待喷发。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等待!

语文课堂教学“等待”要在以下几时:

1 等待在“不愤”“不悱”之时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体会。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大多没有反应,静寂无声,教师就有点惶恐,以为是教学上的失败。为了避开这样的冷场出现,很多教师要么充分利用自己主导的角色,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解、剖析,换一种方式重新提问,再进行教学,还自认为是“教学机智”。要么,点一两个自认为能回答的学生,立马交流,还不时加以引导、点拨。实际上,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大可不必心慌,不妨有几分淡定的气质,须知这正是学生“不愤”、“不悱”之时,也就是学生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从而着急,郁闷的时候,此时,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潜心阅读,并深入思考,学生阅读文本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去设身处地的想象,去细心体会揣摩。

例如上《孔乙己》一文时,尝试这样的教法: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并利用“孔乙己是一个______的人”句式先来初步感知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读完,学生发表了一些粗浅的感受后就没什么动静了。于是启发学生再读课文,并找出文中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和暗含“半”字的内容,再来看看孔乙己有着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抛出后,教室里一片沉寂,但分明能感觉到学生思维在涌动。经过一番静心等待后,逐渐地,学生感知了孔乙己的“半”字人生,在静心等待的基础上,学生逐步深入,体会到孔乙己人性中可悲的一面,人生中悲惨的一面。是等待,让学生对人物的把握更深刻,对文本的理解更透彻了,等待,让语文课做到了“宁静中的深刻”,“等待中的提升”。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重要的时刻。”

2 等待在扰乱争执之时

新课程改革呼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珍惜他们独特地感受和体验。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现在的课堂,比以前更有活力了。可是学生的脑筋偶尔也会蹦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想法,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出现的这种“扰乱”往往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超老师预先设计的课堂内容。当然,我们的“乱”是指有度的,并不等同于钻牛角尖。此时我们的老师需要等待,耐心等待,看到这“乱”中的闪光点,须知“真理往往是越辩越明的”。应该等待讨论者辩论,促使他们进行语言的交锋,引发思想的碰撞,直到争论的结果已经水落石出,或者呼之欲出了,老师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供学生探讨。此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等待”即解决了“乱”,又发展了学生能力,真是一箭双雕啊!

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在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教学很顺利,但到后来,一位女同学回答:还有求师时的困难,并读了体现困难的句子,“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教师追问了一下:从这些句子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位对学生态度很恶劣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位会辱骂学生的老师;甚至还有的说:这是一位会体罚学生的老师等等。讨论的过程中将这位老师引向了负面,也超出预设的问题本身,所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写这位老师的句子,并问:“先达”、“德隆望尊”、“填其室”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在学生弄清了意思之后,再加以引导:这样一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师,来求教的学生这么多,其中也许有反应快的,也许有反应慢的,老师的“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这是一位严师啊!自然而然,学生就理解了。

所以在碰到课堂意想不到的“乱”时,教师应学会等待,在等待中静下心来,才能理性地审视,妥善地处理一些教学的意外。此时的等待就是教会教师做一位有智慧的老师。

3 等待在静心默读之时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现教师总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齐读、大声读,再讨论,而让学生静心默读的时间却非常少,甚至一堂课下来,学生完全没有默读的机会,这样的一堂课看似十分活跃,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就会发现表面活跃的气氛下:掩藏着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动起来的课堂中为何这样?是老师忽视了教学中的“静——等待”,没有了动静的结合,没有老师在课堂上的静心等待,没有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静心默读,没有给予学生一个安静的环境、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的心灵怎会与作品很好地发生撞击呢?学语文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需要学生与作品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时代的对话。假若老师留给学生一个静的空间,一个等待的空间,去默读、去回想。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观察到你的学生或是颔首点头,或是浅笑低吟,或是心潮澎湃,可以说他们真地悟出了东西,真地读懂了文章。这就是静心默读之美,这就是等待之美!

等待是艺术的,它需要教师的有效地提问,恰当地评价,适时地点拨,精心地铺设,真诚地鼓励,这门艺术掌握好了,灵活运用好了,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能创造出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和谐生辉的亮丽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效国.等待,容易被忽视的语文教学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

[3]徐忠祥.课堂上的等待[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6.

猜你喜欢

等待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