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工作助力大学英语教学
2016-05-14谭蔚
谭蔚
摘 要: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除了受智力等常规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思想状态的影响。本文从学生工作的角度,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困惑切入,分析了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学生工作 艺术类专业学生 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06-02
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长期处于艰难状态。艺术类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有其特殊性,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
很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较吃力不是因为智力原因,更多的是由于思想困惑和障碍引起的。例如,由于英语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低下等因素导致学生逐步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动力、热情和信心[1]。解决这些思想困惑并非传统意义的英语教学所能达到,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擅长,因此,跳出英语课堂,从学生工作的角度,以解决艺术专业学生思想困惑为切入点分析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并探究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着重从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学生工作助力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学生工作助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做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艺术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艺术类学生虽然和其它专业学生一样参加高考,但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较低。所以,他们在高中阶段一心专攻专业特长,通常只用考前较短的时间突击文化课。从而导致了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相较于其它专业而言较薄弱,听、说、读、写、译能力都较弱[2]。艺术专业学生装英语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消极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人面对工作时,往往能接受挑战,全力以赴。同理,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时,才有可能努力学习。但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进入大学时英语基础本身较差,英语分数较同年级其它专业学生低,但英语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与其它专业(除英语专业)一样,这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力无法达到英语学业要求。他们普遍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较差,限使下功夫和力气去学也很难提高。于是在英语课堂上往往选择自认为更保险的座位,不愿意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整体表现出消极的自我效能感,缺乏自信。
1.2缺乏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如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而努力学习;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则为外在动机,如为了获得奖励或表扬而学习。
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拿到四六级证书、评选奖学金、拿到毕业文凭等。他们学习英语时会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情,自然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动力。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背后有两个更深层次的原因:第一,对英语价值的理解过于片面。英语作为一个语言工作最直接的目的是用于交流,但由于实际生活中艺术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跟外国人交流。再加上有些学生认为艺术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基本不会用到英语,因此几乎在看不到英语的价值。于是在艺术专业学生中逐渐产生“英语无用论”。第二,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不够新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不够新颖,缺乏互动,加上没有很好地寓教于乐,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加上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较薄弱,如果在英语课堂上又感到没有参与的兴趣,慢慢就会变得排斥英语课,从不喜欢学逐渐变得越来越没有学习动机,最终跟不上了。
1.3淡薄的自主学习意识
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动化了的动作,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经过中学阶段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步入大学的学生普遍依赖老师的管理和课堂教学,他们认为英语学习会像中学阶段那样有人督促,自己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在思想意识和学习习惯上做出调整。很大一部分艺术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不会主动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锻炼听说能力。加上艺术专业学生普遍崇尚自由,不喜管制和拘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意识较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鲜有人确立清晰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且为之付诸行动。
2 学生工作助力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要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较多,英语教师的重心放在教授英语知识、技能,介绍英语国家文化上,基本没有多余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解答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但从上述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可以看出,造成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生的心理困惑而非学习英语知识本身。如果不解决这些心理困惑会严重影响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亟需一股力量协助英语教学工作者关注并有效解决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困惑,以更加轻松、健康的心态投入英语学习。而关注学生心理动态,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惑是学生工作的职能。因此,学生工作协助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学生工作助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艺术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强、自主学习意识谈薄等[3]。这些表现集中在心理状态层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明确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 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学生工作队伍一般都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比单纯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更擅长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疏导、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和障碍方面更有优势。此外,学生工作队伍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生活上,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更加了解学生的特点,有助于疏导学生。鉴于此,由学生工作队伍来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进行更高效地英语学习是可行的。
4 具体方法
4.1用榜样激励提升自我效能感
虽然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意鼓励学生增强信心,告诉他们只要足够勤奋终能提高英语成绩。但从学习结果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对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习惯了自由开放的教学形式,对谆谆教诲式的沟通方式存在一定抵触情绪。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流,更容易听取并借鉴优秀同龄人的经验。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经验交流分享会,邀请英语学习成绩优秀(例如四六级、雅思、托福成绩突出),或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突出(例如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奖项)的学生分享英语学习经验,交流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讨论解决方法,使学生们受到鼓舞,获得启发。另一方面,这些被邀请来交流的学生就是近在身边的例子,传递给他们一种“只要我足够努力,也可以变得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信念,帮助他们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4.2用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少有互动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艺术专业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单一的讲授模式很难令他们提起兴趣。此外,大学课外活动中与英语相关的活动较少,学生无法从课外活动中汲取英语学习的能量,导致始终无法调动英语学习兴趣。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开展课外文娱活动达到调动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形式丰富新颖;第二,内容与艺术专业相关,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第三,难易适中,呈梯度安排;第四,扩大参与面。形式丰富新颖,与较受学生欢迎的形式相结合设计、组织英语活动,使学生在玩乐中轻松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感受语言魅力、增强对英语的亲近感。在设计活动时有意识地将主题或内容定为与艺术史上重要事件、精彩故事,一方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间接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有助于他们了解专业知识,开扩眼。例如,举办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话剧比赛等。
4.3用生涯规划理论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人生、职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紧迫感,因此没有做到合理高效地计划课余时间;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知识,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帮助他们认识英语学习之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打破他们先前对于学习英语仅仅只是为了考级拿证的狭隘理解,帮他们明确学习英语更是了解异国风土人情,开阔眼界,提升个人品味的重要工具。只有当他们从心底认可了英语之于人生发展(远不止应对考试)的重要性后,才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让宏大的人生规划通过每天踏踏实实的努力而落地,组织艺术专业学生晨读活动。坚持英语晨读,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4用谈心谈话关注重难点学生心理困惑
尽管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促进英语学习,但仍然不能保证活动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仍然可能存在一小部分学生无法克服心中的困难。鉴于此,学生工作队伍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优势,通过日常活动及时发现心理困惑较严重的学生,重点关注,及时了解心理动态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郑翠梅.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20.
[2]冉亚维.基于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34]:11-12.
[3]高鸣敏.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及教学建议[J].校园英语,2015,[1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