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6-05-14李亚芹韩阳阳陈思羽葛宜元
李亚芹 韩阳阳 陈思羽 葛宜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中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所需要的机械专业人才也在逐渐增加,并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社会人才需求,职业学校在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要满足机械专业教学需求,还需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展开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校企合作中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相关内容,进而探讨了校企合作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构建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68
[中图分类号]TH-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0 引 言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才逐渐成为社会中最需要的一种资源。随着我国机械化程度的加深,机械专业在社会中的需求和发展也明显增强,此时,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他们面向的是生产的第一线,因此,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高超的岗位技能,而校企合作正是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满足模式。
1 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概述
校企合作式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之中的,并从学校和企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制订合适、有效的培养计划,进而实现两者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和资源合理配置,意在通过企业的实训和学校教育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概念出发,其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学校能系统掌握机械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锻炼能获得实训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全面掌握。二是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在培养机械专业的人才中,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这促使双方的资源都得到了合理的应用,实现了校企教育和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学生就业导向的保证。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将多个学科进行了综合,让学生能够根据就业需求展开学习,有效保障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
2 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虽然校企合作在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已广泛开展,但依旧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在教学中和企业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学校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概念认识还不够深刻,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依旧沿袭传统模式,部分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机制不完善、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只有企业和学校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但目前,受各方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还不足,同时,企业所重视的往往是短期间的利益获取,但校企合作和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这就导致企业对合作兴趣不足,此时,再加上国家针对校企合作规则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责任感比较缺乏,影响了校企合作中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3 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建设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只有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和组织机制,才能有效实现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根据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机械专业的学科特点,学校和企业需要充分调动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学校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订单企业”“专业+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等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学校在教学工作和课程的建设中,可邀请合作企业的一线机械技术骨干参与其中,以提高学科建设中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其次,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和企业人才需求,构建一种集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工作实践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善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中的时效性与实践性。
3.2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从机械这一专业的学科特点分析,它所蕴含的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高,因此,从事机械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教育功底,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而要想满足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思考:第一,学校需要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机械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的激励和培养机制、完善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为依托,努力提升机械专业教师队伍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责任心;第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安排机械专业教师到企业中交流与学习,亲自在企业的机械岗位中从事一段时间,从企业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可聘请企业中的一线优秀机械岗位职工或机械工程师,定期到校进行演讲,或担任学校的实训教师,在亲自传授学生实训经验的过程中,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认知度。
3.3 重视并完善学校的实训设施建设
不论是校企合作的目的,还是机械专业这一学科的人才培养需求,其重视的都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意在让学生在实践能力的获取中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拓展学生的实训教学。在机械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实训操作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也是学生巩固和提升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也逐渐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并在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内,加大对实训设施的建设。就目前的情况分析,一些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通过依托现有条件和设施基础,在相应器械和设备的完善购置中,已建起了一种“实用型、开放型、生产型”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所发挥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因此。职业学校可依托关系比较密切的企业,通过借助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条件,建立校企共管的校外实训基地,更好地满足实训教学的发展需要。
3.4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想将这一培养计划的效果发挥到最佳的状态,还需加强对目前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不断的完善理论和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采取定岗实习的管理、指导和考核评价模式。在实训管理上,学生的校外实训或定岗实习考核要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之中,在明确双方学生定岗实习阶段的管理责任中,和企业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面对机械操作中安全事故这一问题,企业需加大对学生的机械安全和规范操作教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展开实训,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好学生实训期间的工伤保险等事宜,以解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校企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用有效,它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在职业学校的人才教育和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中,都有着积极作用,面对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和学校更需改进合作计划,扩大合作范围,构建完善的机械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的教学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促使机械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韩阳阳,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颖,张春梅.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教师,2015(8).
[2]温红.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7).
[3]刘剑伟.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4).
[4]陈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
[5]李菊丽,郭华锋,黄传辉,等.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