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引领 多维度构建新社区

2016-05-14袁书文

检察风云 2016年4期
关键词:家宅居民区党总支

袁书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社区建设日益加强并不断深入推进。近几年,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陶家宅居民区积极探索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路子,社区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经验做法。

把法治引入陶家宅

仲老太是陶家宅凯桥东块旧改征收补偿对象。旧改工作启动后,本该开开心心等待搬迁的她却遇到了烦心事。原来,被征收房屋是3个女儿的共有财产,当年由于和媳妇发生矛盾,仲老太没有把独子的名字写上产证,现在按照政策儿子的份额肯定要受到影响,子女们各自心里又都有小算盘,每天不是和老母亲吵就是互相吵,还嚷嚷着要断绝关系,一个好好的大家庭眼看着就要被拆散。

得知这一情况后,陶家宅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介入到仲老太的家庭矛盾中去,帮助他们稳定思想,理顺情绪。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矛盾,陶家宅党总支与驻区的党建联建单位——上海市法学会机关总支部联系,请求给予法律政策上的支持。市法学会机关党支部及时协调律师深入社区为当事人现身说法,解读相关政策,阐清利弊关系。在律师的耐心说法和志愿服务队的调解下,子女们的工作终于被做通,分配的问题达成一致,并签订了协议,原本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被平稳化解,仲老太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仲老太被征收房屋矛盾的化解中,陶家宅党总支“一班人”得到启示:法治是创建和谐、平安社会的重要基石和有力保障。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如何,决定了遇到涉法问题时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社区的安全稳定。为此,他们借助党建联建单位上海市法学会具备的法律人才资源丰富、法学研究力量比较强的优势,定期邀请法学专家或法律实务工作者为社区居民作常用法律知识辅导,并针对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房产纠纷、赡养老人、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债务纠纷等问题,进行法律咨询服务,深受居民们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几年的法律辅导和咨询服务,社区居民的法治信仰、法律意识得到较大提升,对法律常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得到加强。让法治精神进入家庭,入脑入心,共创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陶家宅居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服务中践行宗旨

陶家宅居民区位于华阳社区的西南端,共有居民1536户,实有人口4100多人。位于陶家宅居民区的延安西路1573弄原是一片棚户区,乱设摊、脏乱差、治安混乱。三年前,居民们翘首以盼的凯桥东块旧改工作终于启动了,这是涉及300多户家庭的大事。为了做好这项涉及百姓的民生工作,陶家宅居民区党总支运用群众工作的理念方法,有效推进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征收中家庭有矛盾、情绪易激动的居民,做到心中有“一本账”。与征收事务所开展党建联建,成立联合党支部,开展大走访、看房源、宣政策、青年突击队等各种活动。变“等群众来签”为“请群众来签”,主动搭建平台,宣传新政内容,运用感情攻势,协调家庭矛盾,解答群众疑惑,引导他们理性地反映诉求。在大家的努力下,基地未发生任何群体性及个人上访事件。

为了如期完成旧改工作,居民区党员带头签约、主动宣传旧改政策、帮助做好居民工作。基地内共有党员39人,在二次征询开始的15天内,100%完成签约,为整个基地的签约工作开好局、起好步,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一户带动多户的良性局面。党员老陶在居民区中较有威信,他表示“作为一名党龄近四十年的老党员,我理应起到表率作用”。于是第二天他第一个前往事务所签约,基地内一些表示还要再看看的居民见状后也纷纷效仿,签约的势头一下子被带动了起来。

在签约过程中,通过党员、楼组长、党小组长、团队骨干等,以组团式走访服务为手段,积极发动一些盼望旧改、熟悉政策的党员和有影响力的已签约居民,作为征收事务所、街道居委以外的第三股力量加入到旧改征收工作中,依靠群众的力量,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他们通过分组包块、组团走访、宣传新政、参与协商、制作告居民书等形式,用亲身的实例来说动居民,用感情来打动居民,用真心实意换取未签约居民的理解和信任,鼓励居民尽早签约,凯桥东块签约率达到96.56%。

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型,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生活日益重视,社区人员结构的复杂化和群众需求的多样化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陶家宅居民区党总支适应新形势,通过机制保障、载体培育、资源整合,推动群众自治工作。在推进“五位一体”机制、完善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社情民意的收集——分析——落实——反馈机制,采用座谈会、社区网站、居委会首问接待、上门家访谈心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收集社情民意。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利用每周晨会分类汇总,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小区事务不出小区——由小区居民共同协商解决;为居民服务不出居民区——服务功能由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来拓展;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不出网格——依靠群众团队、驻区单位以及网格的资源来满足。在日常互相接触中进行情况反馈;每季度召开一次居民代表和楼组长会议反馈社情民意的落实情况。居民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民主的解决。通过机制化运作,以自治的方式先后解决了新衡小区电梯更换、中意小区停车难、大西别墅小区无物业等难题。

居民区党总支在完善自治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服务群众的自治载体。如成立了陶保忙志愿者巡逻队,除了每日巡逻,尤其注意观察居民区维稳工作的动态,通过化解与疏导结合,落实措施解决问题,成为了陶家宅居民区维稳工作的前沿阵地;建立了乐陶陶幸福老人工作站,将辖区内子女不在上海的33名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下午开展活动,减少了他们的孤独感;党员义务调解队配合好楼组长做到小矛盾不出楼组、纠纷调解工作全覆盖,为整体维稳防控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党员在居民区的威信得以提高;陈纪珍健康咨询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同时开展健康养生讲座、量血压等各类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各种需求等。

聚焦民生办实事

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做到群众的困难,第一时间知道,第一时间关心;群众的困惑,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解答;群众的意愿,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回应。

针对老年人,开展老伙伴结对活动。志愿者与居民区内80岁以上独居以及纯老家庭共计72名老人结对,每月4次上门关心,15次电话问候;联系上海新世界眼科医院的医生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进行眼科检查;定期上门进行安全防范宣传、为80岁以上独居老人发放灭火器,叮嘱老人注意安全。针对困难家庭,深入开展困难群体关爱行动。驻区单位等与困难家庭结对,提供经济帮助;积极联系单位介绍就业岗位;落实低保、节日补助等政策;发动党员志愿者、在职党员、楼组长等与他们结对,定期上门走访关心,提供精神安慰,使困难家庭感受到温暖。家住大西别墅小区的老赵患有较为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但他本人下岗、儿子无业,生活拮据,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党总支了解到了情况后,在居民区中开展募捐,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募集金额1万余元,使他安装了起搏器。住院期间,党员骨干等每天到医院看望、照顾,出院后,邻居们还主动送菜送汤给他补身体,老赵十分感激。

几年来,为居民区安装探头、整修路面、修剪扰民大树、安装路灯等多处,配备健身器材若干,发放灭火器600多个,为20多户居民安装了水喷淋等等,一系列的民生实事项目保障了居民安全、改善了居住环境、方便了居民出行。党总支经常上门进行消防、治安安全宣传,发放灭火器和自制的温馨提示;每年盛夏雨季,在汛期来临之前对居民区进行下水道疏通、卫生死角清理,最大程度避免居民家中进水受灾;台风季节时转移危棚简屋的住户,提供日用品、食品等后勤保障;在大雪天,棚户区平房屋面积雪,为保证房屋安全,居委会干部冒着呼啸的寒风和低温为居民撒盐化雪、及时清除积雪,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赞赏。

在党总支的指导和居委干部的带动下,居民们也自发组建了合唱队、健美操队、绘画沙龙等14支活动团队,参与群众300多人;开展文化楼组建设,建设绿化楼组、学习型楼组,建立楼组艺术角、议事角等,增进楼组居民感情;每年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如居民区运动会、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组织纳凉晚会、弄堂游戏会,端午节包粽子,宝宝庆六一,重阳节吃长寿面,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迎新年、话未来”春节联欢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吸引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增进了邻里间的沟通交流、和睦和友谊。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研究生。)

编辑:凌燕 1871621423@qq.com

猜你喜欢

家宅居民区党总支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忆秦娥 庚子元夕二首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熊”视眈眈
浅析韩国战争电影的“家宅”记忆
党总支能否接收新党员?
集萌社
Lexicon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居民区WCDMA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