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6-05-14聂能建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做中学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探讨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深化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创设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应用教学软件实施“做中学,做中教”,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200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1 ].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建议:“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在教学方法方面建议:“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2 ]

基于上述原因,学校开展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工具,应用数学教学软件开展“做中学,做中教”,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1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核心概念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3 ],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中职生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它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1.2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设计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 [4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平台的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实验探究,进行知识主动建构.

“做中学”是从问题出发,开展实验探索.如何选准选好实验课题,对课题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作为信息化条件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情境性:构建学生动手实验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想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2)操作性:动手实验是“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是“做”,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操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实操,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交互性: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交互是信息化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趣味性:数学知识与数学实验手段的巧妙结合,让数学教学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让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体验学习的乐趣.

(5)智能性: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或在线测试,实现了诊断评价、反馈强化,在过程性评价方面要体现信息技术的智能性.

1.3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架

信息技术下的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是运用几何画板、Excel、玲珑3D画板等软件,通过演示、模拟、试验、验证等方法进行探索学习,开展“做中学,做中教”,让学生在动手实操中体验数学、构建知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的核心是“做”,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演示、数学实验、实验操作等“做”的手段,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其课堂教学模式框架为:导入主题;实验探究;实验总结;应用结论.

(1)导入主题: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与一定“情境”相联系,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实验探究:“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的主体部分和核心环节是进行操作实验.教师根据具体的数学情景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数学现象,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实施“做中教”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实验,实现对知识的传授.

(3)实验总结: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猜想、发现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实验中发现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不断的完善,并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环节.

(4)应用结论:数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结果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中发现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探究能力、猜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实施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在数学教学软件平台的支持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索和发现数学现象与规律,形成数学知识,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下面,以中职高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修订版)“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为例,以玲珑3D画板为工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如何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2.1 导入主题

【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l1:y=2x+1、直线l2:y=2x-1、直线l3:y=x+1的图形,并回答:(1)直线l1、l2的斜率是否相等?直线在y轴的截距是否相等?l1与l2的位置关系?

(2)直线l1、l3的斜率是否相等?在y轴上的截距是否相等?l1与l3的位置关系?

通过动手作图,学生对两直线的平行与斜率和截距关系有了感性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猜想】斜率都存在的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与它们的斜率以及在y轴上的截距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

2.2 实验探究

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中,要真正让“做”成为统领“学”和“教”的核心过程 [5 ].探究是数学实验的主体部分和核心环节,为最主要的教学实施方式.

【实验】打开文件名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玲珑画板文件,借助动画演示进行实验探究,并回答相应问题.

【实验1】研究当b取相同值时,斜率k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影响。学生通过操作[实验1](如图1)控制点,改变k值,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斜率k对直线位置变化的影响.

【实验 2】研究当k取定值时,截距b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影响;当b不改变时,斜率k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影响(如图2)。学生通过操作[实验2](如图2)控制点,改变k或b值,观察两条直线位置变化的情况.

【实验3】斜率不存在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学生应用玲珑画板作图,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

3.3 实验总结

【交流讨论】斜率都存在的两条直线平行与它们的斜率有什么内在联系,观察学习课件中的动画试着说出你的理由?

【归纳总结】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互相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或斜率都不存在.

2.4 应用结论

【范例】观察下列直线方程,快速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1)l1:y=3x+1,l2:y=3x-1 ( );

A.相交 B.平行 C.重合

(2)l1:y=-x+1,l2:y=2x-1 ( ) ;

A.相交 B.平行 C.重合

(3)l1:y=2x+1,l2:2x-y+1=0 ( );

A.相交 B.平行 C.重合

(4)l1:x=1,l2:x=2 ( ).

A.相交 B.平行 C.重合

通过在线测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结论,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研究,借助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变了模式,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积极,在“做中学”的平台上构建有趣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聂能建.中职数学“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学理科园地,2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熊宗芳.运用教学软件 实施“做中学,做中教”[J].中学理科园地,2015(4).

[4]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耿 健.“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猜你喜欢

做中学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