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6-05-14杨国朱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杨国朱

摘 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该校师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找出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根据这些低效成因找出适合于该校师生的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低效成因;研究;有效

老师站在讲台进行广播式教学是常见的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并行之有效的,但为了能够更贴切地迎合相应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学习,发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并且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共同努力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以及思考、采纳、倾听的意识 [1 ]。在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要做到什么,但很少去引导学生应该如何才能做到,而“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做到。得到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的大力支持,我课题组成员对《农村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对策研究》进行课题研究。本文以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分析低效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分析

1.1 教师方面

1.1.1 教师分组时无遵循优化分组

教师在分组时也以4至6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但部分教师没有统筹兼顾,过于随意的排排位置而已,没有真正从小组成员的性别、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出发进行优化分组,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不均衡,不仅无法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且加大了各小组成员间的怨恨情绪和内部矛盾,更不利于合作学习的推广。

1.1.2 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订立合作学习的公约,教学过程评价片面

部分教师在合作小组分组之后,就急匆匆地赶鸭子上阵,不注重合作小组学习的公约的制定,这就难作到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对自己负责,对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负责,在组际竞争中获胜就互相争功,不能相互谦让、共享成功欢乐。

合作学习的持续开展程度还有赖于恰当的评价策略,但部分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很难从小组成员的认知结构、平等性、小组合作程度和小组成员的成绩提高程度进行评价,而只重视最终的合作成果。这种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必将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1.3 教师对小组的分工不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前,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分工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要学习什么内容、怎么学习,不懂得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个别成员只顾表现自己,侵占别人机会,整节课变为他一个人的表演秀,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他们的反应往往总是落后于优等生,在数学合作课堂中只能充当南郭先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1.1.4 教师对问题的设置不科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只要有问题,不考虑问题合适与否,难易、跨度、梯度、密度不经处理,也不考虑到设置问题的准确性、具体性、启发性、趣味性,一味地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让学生失去参与小组讨论的热情,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的解题能力降低,成绩下降,很大程度地“残害”彼此的时间和“合作学习”的良机。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留充足的思考和讨论交流时间,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后就草草了事,从而导致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学生来说,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学生慢慢地就对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 [2 ]。

1.2 学生方面

1.2.1 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

从我校实际来看,我校是位于离平潭县城10多公里的乡镇的一所完中学校,高中学生多数来自于乡镇农村及小岛,他们的学习习惯差,自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课前预习功课的主动性不强,班内学习气氛不浓厚,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训练较少,部分学生不愿与其他学生交流合作,从而也影响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

1.2.2 学生的知识体系制约着在小组学习中配合不积极、主动

由于在同一个班内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内容统一,导致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一部分学优生之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配合积极,但之后发现班上较少同学回答问题,也变了不爱主动参与,而只顾自己思考,这样小组间就没有真正的合作交流,课堂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 合作中低效成因的解决策略

在教学中走错路很正常,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就不会给我们继续教学带来危害。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及时反思,找出使该模式产生低效现象的原因,然后根据每个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3 ]。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不仅有赖于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它学科的业务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具备沉着、耐心、乐观的性格以及适时幽默的语言,这样才能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教师只有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2.2 优化分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小组合作一般以4至6人为宜。在对一个新的班级进行分组之前,我们教师首先应该通过调查,统筹兼顾,从小组成员的性别、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出发进行优化分组,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相对均衡,让他们感觉到荣誉感和归属感,在这个小组中,“我”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我”应该为这个小组尽我能力增添荣誉。以这种心态和思想去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体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

分组后,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应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应有合作学习的目标,并明确各自承担的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各个角色,除了向学生解释每个角色应有的责任和行为,我们可以把每个角色应有的行为列成一张清单,让每个成员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但是,小组中的角色又不是永远固定的,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小组成员既要认真完成自己现任角色的工作,又要轮流担当各种角色,使自己适应不同的工作,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同时他们也明白各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3 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采用了TAI法,TAI在课前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有每个单元的说明页、练习页及其答案、形成性测验及其答案。

在课堂中,由于我们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基础都比较薄弱,阅历浅、心理还不成熟,还不能完全明白学习的目的,如果听之任之,不去解决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他们的兴趣将会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而丧失殆尽。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甚为重要,因此我们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有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困惑之处,同时又能恰当地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加工,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定位,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景,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课堂像舞台,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生动的表演,渲染教学气氛,创造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农村高中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基础较差、经常受挫,平时很少得到家长、同学、老师认可。这些孩子比任何人都害怕失败,于是产生了自我否定、消极自卑的扭曲心理 [4 ]。为此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比如:人们可以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式,增强小组间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问答环节可以设置小红旗的奖励,提出问题看哪个小组的成员举手回答,回答正确则获得一面小红旗或鼓励分,课堂结束后再来评比哪个小组获得的小红旗数量(分数)最多,给与该小组相应的荣誉称号和物资奖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以愉快的心境去获得知识。

2.4 师生都要坚持评价机制,并及时反馈与反思

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普遍存在,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报告,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并引领他们倾听其他人的观点,秉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 最佳策略并善于发现各个报告的可取之处,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并非只有天才能成功,而是能努力、懂得谦虚,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成功。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的自信心才会逐步增强,才能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得到良性循环。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进而反思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在对小组合作实施进程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在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便于指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美珍.农村非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数学学习“低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14):1-5.

[2]李春梅,陈满秀.无效和低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因与教学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2):63-64.

[3]冯芳.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3(5):115-115.

[4]吴国梅.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18):13-14.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