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赚的是政府
2016-05-14董扬
高大的吊车在作业线内来回运输装满零部件的集装箱,平均每天都55台这样的集装箱被发往NISSAN全球生产基地。
2016年3月11日,上海自贸区,日产(中国)首次对媒体开放其零部件业务物流基地。这是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领域。自2006年1月日产(中国)启动零部件出口业务起,至2015年7月其已累计出口10万台集装箱。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14年日产(中国)位列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企业榜首,并在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企业中名列第二。
其他具有标志性的数据还包括:截至2015年,日产(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已由当初的50家扩大到400家,其中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也由最初的2家增至52家,零部件出口目的地由当初的8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17个国家和地区。
至此,中国已成为除日本总部外,日产汽车全球最大的国际物流基地。
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对外开放合作?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在日产(中国)零部件出口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发表即兴演讲,我们或许可从中窥见一斑。
以下演讲内容由《汽车商业评论》记者葛帮宁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中国汽车产业是在全球开放的大环境下发展的。在过去40年工作历程里,我经常问自己,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是大了,还是小了,效果如何?我的最终结论是,相比许多国家,中国汽车产业开放得更多,也发展得更好。
国际大公司来中国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和中国合作伙伴联合生产整车,对于这件事,有人持肯定态度,也有人批评。批评意见是,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不平等,比如东风与日产的合作,可能日产话语权更大,获得的利益就更多一些。
但我认为这个看法有些片面,我们看一个整车合资企业,不应该只从合作双方来看,还应该扩展到政府得到什么,和中国广大消费者得到什么。
我认为,在中国整车合资企业中,最赚的是政府,他们收了税,还解决了就业问题。
第二是中国消费者比较占便宜。因为这些企业把全球的整车都带进来了,中国车型最多,而且价格又便宜。
比较倒霉的是中国合作伙伴,一边干活一边挨骂。
外国大公司在中国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今天我们要祝贺的日产在中国组织零部件出口。
对这件事情,没有人说不好,都说好。我相信,出口中国零部件对促进世界汽车产业有好处,对日产-雷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整车生产有好处,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有好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我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我曾参与一个政策研究,当时中国零部件出口大概只有十几亿美元,而台湾零部件出口是上百亿美元。我还很有感慨,我说,什么时候中国大陆零部件出口也能达到几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
今天应该说这些愿望都实现了。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也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产业,今后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能对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一定能实现建成汽车强国梦。(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