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本科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思考
2016-05-14龚丽佳
龚丽佳
摘要:针对企业声誉颇受质疑的现实困境,探寻商科育人机构应尽之责。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在部分商学院研究生教育层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本科教育阶段尚未形成体系。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本科阶段建立完善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呼吁在制定商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予以重视,并从课程建设、课外培养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责任教育渠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商科人才;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82-02
一、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但随之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贫富悬殊等环境和社会问题。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不计后果的资源投入使得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近年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逐漸改观,企业愈加重视构建自身价值观,培育在共性基础上兼具个性的企业文化,参与公益项目担当社会责任,这不仅是企业家个体德性的体现,也是在公众的关切下政府、行业、市场以及企业共同促使企业重视长远战略目标的体现。商科院校是各层次商业管理和运营人才的培养摇篮,商科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和责任意识对于其今后在企业经营中的决策选择与伦理践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在商科学生的教育中,应重视对于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得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情感认同、认知共振。
二、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已经设置了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学科和专业,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拥有从学士生到博士生的企业社会责任专业,美国CSR教育也通过“牛虻计划”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渗透到商科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界及学术界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目前国内商学院总体的人才培养教育状况来说,尚未形成以研促教的格局,对企业责任教育的重视和建设相对滞后。
商科人才在学历培养途径上主要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等。2014年一项针对全国108所“211工程”大学的调查显示,其中41所大学没有商学院或管理学院;12所大学没有找到课程列表信息,29所大学没有设置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只有26所大学(24.07%)设置了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相关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涉及4类核心领域:商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与领导力,共15门具体课程,而这些相关课程主要被设置在MBA项目中[Zahid A. Memon,Muhammad AamirObaidKhattak“企业社会责任”在商学及管理学教育中的应用——以中国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环保部宣教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企业社会责任独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于2014年起共同启动全国商学院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重点选取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会员官网收录的20家商学院MBA教育项目进行分析。评估从组织愿景、师资与教研、学生培养、行动倡导四个维度展开,得到的结论是:商学院在MBA层面责任教育教学、课程及认证方面表现较好,但总体情况参差不齐,仍需深入推行[《商学院责任教育现状评估》报告]。2015年这项评估在范围和样本上得到扩大,调研评估了全国238所经济管理类商学院,目前评估结果正处于公示阶段。从现有数据来看,责任教育在商学院本科培养阶段仍显不足。极少数院校在本科阶段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管理学的二级学科进行建设,有的学校将企业伦理、商业伦理或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于本科三年级阶段。伦理教育及责任教育在本科教学中已有起步,但相较于商科院校应培养德才兼备的商科人才的社会需求来说现在的所为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在各层次商科人才培养中,都应尽快引入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可以说这一任务任重道远,且十分紧迫。囿于课程时数的限制,商科类高职高专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商业伦理课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要依靠其他课程、校园文化以及企业实践间接实施。但是,在商科类本科专业教育层面,伦理教育和责任教育应该得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与服务、实习与实践的综合教育网络支持。
三、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渠道探索
1.创新课程设计,建立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综合课程体系。首先,CSR教育既是培养商科学生德商的教育,也是用全新角度看待商业发展及个人成长的专业素养教育,商科院校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意识到对于学生培养和学校品牌的有益影响,增加开设商业伦理或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保障授课时数。通过授课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企业公民、利益相关方、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关键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既需要有商科专业背景知识,更需要从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探寻本源,所以学院需要通过进修学习、多学科教学会商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其次,商科院校还应将全国高等院校通开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与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该课程是教育部要求国内所有大专院校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一,基础课在理想信念、人生价值、人生环境、道德实践、法治思维方式、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个人品德等具体教学内容中都能够融入企业社会责任。再次,商科学生所需具备的通用能力需要符合商科专业特点,因此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加强CSR通用能力的渗透。CSR教育可以渗透到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案例研讨中,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启迪学生对CSR理念的潜在认知;还可增设如企业领导哲学、中外商界精英精选案例、企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深入领会企业管理者和运营者在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发展市场过程中的社会责任观念;亦可增设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以适应国际化浪潮,帮助学生具备国际化战略眼光,了解国际企业管理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绝对不是哪一门课程就可以完成,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就予以全面认识,需要教育团队合作构建责任教育培养网络,形成滋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沃土。
2.丰富课外培养,全面营建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氛围。CSR教育目标的实现,仅靠课堂的传输也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也要在实践中得到认可。因此,要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在处处彰显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滋养。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研讨等方式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等共话成长;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建议增加对学生企業责任意识的考察,在模拟情境中引导学生担责向善;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实践活动,践行志愿者精神。校园文化的培养不仅从其内容上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其建设过程也会影响到学生构建未来所属组织的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责任教育在认知和方法上的传承。同时,还应在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实习实践中全面营建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氛围,在互动体验中提升学生CSR认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制定多元化全方位过程性考核机制,有效评估学生CSR意识。对于商科学生通用能力项目及内容的考核,应当着眼于未来管理者的角度和执行者层面进行思考。在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的培养设计中,实现教、学、做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课堂内外统一。最终引导学生在实习和工作期间,能够基于企业责任视角,灵活运用各项能力,正确处理企业内外社会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力能够在校期间“养成”,在工作岗位“体现”。因此,可以通过CSR视域下建立学生社会责任个人档案数据库、制定学生社会责任评价办法及离校后校友信息管理中心等方式,多元化、全方位、过程性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估。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的未来主体,商科学生的管理思维与经营理念对于企业业态发展与商业氛围走向有着重要影响,商科学生自身商业伦理的素质高低及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未来所属企业文化构建程度与方向,决定着未来所任岗位职责的思考与担当,决定着未来所在企业的工作经营模式乃至行业内风气指向。基于此,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应当在现有研究生教育取得的相关成果基础上前置,在商科教育本科阶段形成行之有效的综合培养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到应尽之责。
参考文献:
[1]Zahid A. Memon,Muhammad AamirObaidKhattak.“企业社会责任”在商学及管理学教育中的应用——以中国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
[2]《商学院责任教育现状评估》报告[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