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护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

2016-05-14张翠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张翠翠

摘要:本文通过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将高职院校护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与护生的思政课教学、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并在高职院校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专业特色,拓宽了高职护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57-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也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帅和指导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提炼,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在社会建设实践方面的理论总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公民社会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高职院校护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高职护生是对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简称。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滞后性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使得职业院校护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不容乐观。

1.高职院校忽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职院校已占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在各方面的建设取得的可喜的成绩,比如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高职院校的国家示范校、省级示范校。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轻价值观教育;重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育,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这导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引导功能被严重弱化。此外,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比较单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多为思政课教师,宣传途径多为思政课的教学或是思政课教师举办的相关讲座。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投入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相对匮乏。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将受学校统一安排的制约。

2.高职院校护生的价值观取向呈多元化。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充斥的多种思想观念。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当代高职护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价值观存在多元化取向,比如校园内涌现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之风严重影响了高职护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如果不对高职护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高职护生就很容易在思想领域误入歧途,这就使得在高职护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护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如今,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全是90后,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高等职业院校的护理学院是为医院、诊所、药店等医疗领域培养护理人才的场所。护士所服务的对象基本都是身心不健康的病人或是陪同病人就医的家属,护士岗位特点就要求护士的职业素养应不同于其他岗位的人员。职业岗位要求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才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工作人员的这种品质要从学生时代就注意培养,而现阶段高职院护生学习成绩差、综合素质低、思想觉悟差的现状,意味着加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任务更加艰巨。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高职院校一般在学生大一时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学习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时期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价值观有很高的可塑性。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渠道的作用。然而思政理论一般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层次低、自学能力差,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融入护生岗位工作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别教育和引导,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理念,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到高职护生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出真知,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能够通过实践的次数衡量的,而要经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够形成。在高职院校护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既要对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对于实践学习的体验,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循环过程中反复思考、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医院见习、社区乡村医护知识的宣传、与专业相结合的“三下乡”活动、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我院与聊城市人民医院、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了护生见习平台,我院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医院参加志愿服务,通过此项活动,培育护生爱岗敬业、服务他人的价值观念。此外,我院通过开展到鸿福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培育护生的孝心、爱心、责任心。通过开展送护理送健康进乡村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育护生的乐于奉献的精神。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院校护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高职院校护生今后的对口岗位是从事护理工作,此项职业服务的对象是病人,这就要求护生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护士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人文关怀精神等。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层面的要求相契合。在高職护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还必须发挥专业课教师尤其是职业素养课教师的协同作用,促使专业课教师尤其是职业素养课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到高职护生的实习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采取“2+1”的方式,即两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顶岗实习。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为医院。高职护生在校学习时可以集合学校的资源优势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但是学生进入实习医院后,由于实习生相对分散,又要参加实习工作,不管是输送实习生的学校,还是接受实习生的医院,都没有精力和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这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分别通过网络、手机、微信、微博关注时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同时发挥班主任、带教老师的指导、督促作用,通过接收单位、组织单位和指导教师“三体一体”的实习实践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对高职护生进行全方位、全时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有利于高职护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征.论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教育研究,2010,(13).

[2]陈凯.“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