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5-14陶玉白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应对措施心理健康教育

陶玉白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体制下,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步被提上日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是“中国梦”的践行者。诚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日趋被重视和关注起来,目前很多高校将此作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方面的一大突破口。目前随着社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学生在接收到有利信息的同时心理健康也难免受到各方面的侵袭,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列的问题。因此,文章以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依据和出发点,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剖析的同时并提出应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实施具有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1 引言

高等教育在认知层次上是更高一层次的教育,在年龄层次上是面向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而大学生是囊括这两个层次的群体,在此领域也充当着主体角色。要如何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如何看高等教育的成败等问题,最终任务还是要落实到主体角色身上。目前,从高校的教育实效也不难看出,无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还是成败的关键都应以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的高低为主体依据,这其中不仅包括大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他们的健全心理素质和良好思想道德品格。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等等这些代名词层出不穷。然而,从宏观方面来说,在大环境背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结构也伴之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需要。从微观方面来说,具体涉及到高校圈子中的大学生们,随着外部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他们也带来了诸多压力。比如:生存空间的缩小、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为许多青年一代的生活与就业带来了压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格局中,所面临的压力尤为突出。从就业方面来看,他们具备就业基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从生活方面来看,多年的求学生涯一旦结束,面对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他们可能会盲目地选择生活方式。诚然,由此种种压力引起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也受到各方面的入侵,如社会、学校、家庭、金钱、诱惑等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大事,而且近年来许多高校在传统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从现状来看,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以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为依据和出发点,重点分析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实施实效性的对策。

2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广义上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青年大学生正值年龄的花季期,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天,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正能量的时候。然而,在成长中看似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此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因此,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来源渠道中学校因素也是占主导方面的。高校如何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何有针对性的、实效的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及时预防和治疗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下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纷繁芜杂、多方面的,接下来主要针对比较常见的、主要的、贴近我们每个大学生实际的四种心理问题进行阐述:

2.1 学习及生活适应能力差

就目前刚入学的大学生新生而言,他们经过高中阶段时高强度的学业强化,所以对刚踏入大学校园大门的他们来说,态度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心中还是怀揣梦想的。然而就因为他们才从中学阶段的角色转变过来,对于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生活、学习模式的差异性还处于茫然不知的阶段,致使新生们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难免会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不仅如此,学习方法也不能局限于初高中时的方法,大学学习更为讲究在轻松、高效学习的同时,在思维上也要富有创新意识,简言之就是更为注重思维模式的训练。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法等等时常表现得茫然、困惑、不适应。比如,一旦有来自学习、生活上的挫折,便会像以往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心理油然而生,但事与愿违,此时就会使他们感到失落、情绪压抑。

2.2 人际交往不适

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加之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下,多数孩子不用再担忧来自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父母、老师将成绩奉为“命运的转折点”等等现象频频出现。所以难免现在“温室的花朵”这一代名词会时常被冠之到学生的头衔中去。使孩子上了大学还长期习惯性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生活,面对新环境、新面孔时表现得十分不适、恐惧、甚至有排斥等心理问题。尤须我们关注的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们,他们中的大部分在生活中时常变现为:过分关注自我,对身边同学、朋友缺乏关心和谅解,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时常也表现得过于挑剔、敏感和自命不凡等问题,久而久之也造成了孤僻的性格。

2.3 个人情感危机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生年龄区间一般都在17-23岁之间,从生理阶段来讲,生理发育早已成熟,正处于青春中后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其实此时的他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渴望得到满足,加之大学环境相对自由,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大学自由地交往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是像初高中那样还有老师、父母的督促。自由恋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有一定益处的,但由于大学生生活的圈子主要是围绕学校,心理上还无很成熟的判断力、承受力,遇到困难还是很容易垂头丧气,极容易犯错误,很多时候也不敢正视自己感情上的挫折。正因此,有部分大学生甚至做出一些令所有人惋惜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因为彼此之间性格不合或者其他原因面临失恋的危机,一方可能从此一蹶不振,陷入失恋的漩涡不能自拔,甚至有自杀的心理。所以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无论是从前者的社会角色定位、使命当担还是后者的年龄、生理和情感来说都兼具特殊性。对于后者而言如若处理不当就易引发病态心理问题。

2.4 生活环境不适

在大学里,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环境有极大的差异,在面对环境差异的情境,一方面有的同学本身容易自卑,更加不善于与人沟通,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一方面有的同学容易心理失衡,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而少了自己进取的动力,三观容易引发偏斜。

3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分析

以上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鉴于此,我们不难发疑:为何在高校教育体制较为完备的今天,大学生们的心理还会存在诸多问题呢?我想正因存在的这些问题由此而折射出了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3.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所谓“心理”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最独到的见解;反映一个人的主体意识(知、情、意、行)和价值观。奥尔波特曾指出:“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念的有无是区分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康、心理是否成熟的标志。”然而,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树立也须靠教育来引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许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上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工作开展的平衡度而言是极为不协调的,究其本源还是重视度不够;新形势的教育环境下,许多高校还未能够很好的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规律及特点等,主要还是缺乏对其充足的研究和理解,因而使一些具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得到矫正,心理健康得不到及时的维护。所以很多学生始终融入不到新的环境,不管在学业还是生活上都表现出诸多不适。比如,学业上的疲倦、焦躁甚至是恐慌等不良的心理状况;生活琐事上的举足无措、茫然不知。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源于高校德育工作者们还没有切实的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的衔接度还不够充分。总之,目前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为不足。

3.2 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内容相对片面

就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内容而言,目前我国高校在这块的研究还较薄弱,相对片面化。教育工作者从未关注心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发展的衔接性,任其单一、片面的发展,之所以如此,我想最大的原因也是对于心理学本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到位。大部分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的本质不能精准的把握,而且在本学科建设、研究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只知将原有评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为构建教育模型的理论依据,过度崇尚经验主义,而无做实际的研究工作。因而,在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对于其很多细微之处、较为细腻的心理情感,并不能及时捕捉和给予心理疏导、正确的建议或意见。问题的本质还是在对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的内容上偏于片面化。比如,学生在人际关系及情感方面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是较为细腻的情感状态的变化类型,而且细腻情感问题并不是单靠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的,其须涉猎多方面内容。有来自家庭、学校的教育,自身对社会价值观认同度等等。显然,当前高校在这方面教育工作的进度还是有所欠缺。

4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4.1 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如何更好地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业还是生活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明确其地位重要性需要加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各方面的传播和宣传,让学生从自身意识上不断得到强化,对其产生充分的重视。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而言,要尽量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等知识;另一方面要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使学生在集体、社会活动中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心身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4.2 不断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片面化向创新、多元化模式研究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内容偏于片面化,主要原因是其领域发展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创新、多元发展意识。因此,转变片面化的教育内容向创新、多元化模式研究,应在其教育模式、服务对象这两方面不断不断完善。

(1)建立发展性的教育模式

当前,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一般都还是等出现问题了才来教育,没有采取相关方面的及时性预防措施,即都是以“补救性教育”为主。其实“补救性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到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大到整体教育事业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不利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建立以“发展性教育“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许多高校内只能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而建立“发展性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模式就截然不同,而且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断倡导“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的新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发展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教育。

(2)拓展教育服务对象

拓展教育服务对象也是解决片面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问题的方法之一。教育工作者之所以会片面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究其根本还是源于我们并没有关注到教育工作者们其自身德育知识素养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心理状态,因此,高校在心理健康服务对象方面要从单一的大学生群体拓展到教师、管理人员等。而如果服务对象一直是以大学生为主,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不仅是来自社会的,高校的教师、管理人员直接或者间接的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德育知识素养也有局限性,也就是为什么在实际教学和心理疏导过程中没有创新观念,没有学科间知识的衔接观念。所以要尽量在服务对象方面对学生和管理工作者的关注度做到两兼顾。

参考文献

[1]吴艳玲,惠英杰.试论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3).

[2]陈应舒.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5).

[3][美]舒尔兹.成长心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8:47-48.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应对措施心理健康教育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