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勇气
2016-05-14范咏戈
范咏戈
“文学不是无情物。”这句话里的“情”以前更多地被解读为“情感”,而当下更扩而为之“情怀”。“情怀”是作家担当意识的另一种说法。一个作家在写作时,有责任用自己的方式反映、分析现实并给出自己的解释。此外,他当然还应当明白何种方式能够使自己的创作最能“达意”,以出手最好的作品。文学史一再告诉我们:现实主义可以给你帮助,它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现实主义被不断加上各种定语:批判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消极现实主义、积极现实主义……虽被加上各种定语,但它还是现实主义,便可知它的不灭。
“现实主义”作为从哲学演变而来的一个文学批评术语,用来指导文学创作尤其叙事类作品,要求在处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时秉承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现实,包括社会现实和人的心理现实,谨慎智慧地处理生活素材尤其是环境和细节,真诚地体现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由于它主张将作家的情怀贯注进客观现实,从而形成作品的思想力量,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世界观、写作伦理。在现实面前,它拒绝琐屑的趣味和匍匐的姿态。在当下,比较理想的现实主义应具有这样四个维度:跨度、深度、锐度、温度。跨度是指尽可能反映“大历史”大时空,以容纳更多的社会和人生的内容,正如现实主义理论大师卢卡契所说的对现实实现“整体性把握”。《创业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等均属此类。深度是指开掘主题时,作家被感知的生活能够达到“第二现实”的高度。锐度是指对现实的关注度和贴合度,尤其是当现实各类矛盾未有“结论”时的先知先觉的判断。温度,便回到本文开头那句话“文学不是无情物”。作品除了有现实之真,还要有人性之美、道德之善。具有这四种维度的现实主义作品方称得上“优秀作品”和具有较长的艺术生命力。从创作主体上看,尊重并“挑战”现实,既接地气又“抬人气”,不回避矛盾“直接进攻生活的要害”(阿·托尔斯泰语)等都需要一种勇气或说情怀、殉道精神。作家以先知先觉获得职业骄傲甚至名世,岂不知他要对这种先知先觉负责,他要对价值判断负责,而人性开掘也充满了探险——现实主义需要勇气。有了这种勇气,文学也才能实现由“高原”向“高峰”的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