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中小企业特殊应用
2016-05-14杨霞
杨霞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风险也越来越高,从而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本文就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和应用,以及在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的运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应用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应用 建议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虚假的会计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坚定立场,合理、适度地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和收益少计或不计,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同时限制会计人员任随意操纵企业利润,有利于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客观。
(二)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能有效地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该尽量选择稳妥可靠、对企业所有者影响最小的方法,在费用与损失计量上宁高勿低,在资产估价与收益计量上宁低勿高,使企业进一步回避经营风险,避免了出现短期行为,保护企业所有者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三)实现税收最优化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能会使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产生低估,对损益的非对称确认将有利于减少所得税近期纳税支出或者延至以后的年度,这给企业近期减轻了税务负担,节约了资金占用,有利于其周转资金,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增加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客观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也对风险进行充分估计,避免企业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利用谨慎性原则对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进行会计核算,可能出现净利润与净资产的低估,这样的会计信息提报会导致企业改变激进的投资策略,从而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达到企业准确投资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始终保持清醒,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从资产方面来看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需在固定时间或年终时,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它要求合理预计企业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耗,避免资产价值虚计情况的出现,明确指出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便不能在后期进行转回。这样避免了资产的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既保证了企业资产方面信息的真实有效,也保证了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真实可靠,更保证了投资者的长远利益,这充分说明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
(二)从收入方面来看
企业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其来源特点也不尽相同,确认收入的前提也有差别。新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或收益的会计处理应遵循权责发生的原则,只有商品所有权的报酬和风险转移到购货方时,且商品的利益收入可能会流入企业时,才允许企业对收入进行确认,这也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另外,还对企业的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中提出了更谨慎甚至保守的确认条件。例如:对于附带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时,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对退货可能进行合理估计,并在商品发出时予以收入确认;但出现无法合理估计退货的可能性时,则应在商品实际退货期满时进行收入确认。这些都是在要求企业面对各种因素无法确定时,对收入条件进行谨慎考量并确认,防范风险,不能高估企业收入。
(三)从财务分析方面来看
对于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体现,主要是分析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运营效率及财务报表数据。对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时,主要是通过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来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在计算指标时的“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中,都已分别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全部存货进行了扣除,导致计算得出的指标值相应偏低,大大避免了企业高估自身的短期偿债能力,合理运用资金,发挥了谨慎性效应。对资产运营效率进行分析时,主要是通过计算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时,为了分析得更加具体合理,使其可靠、相关、重要、可比,就必须合理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并将各种方法有效结合。否则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只是简单揭示各项目的表面状况。在谨慎性原则下,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三、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会计的实务运用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用
会计核算中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在中小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在计价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物价上涨时,企业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当期成本降低,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利润在升高的同时水分加大,实现不了稳健性。若采用后进先出法,则会避免存货成本偏低、利润虚增的出现概率。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存货价值进行了补偿,进一步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应用
在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资产性质、使用年限、消耗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其实折旧方法无外乎两大类平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对于选择平均折旧法计提的中小企业,多数不利于其当期利润的减少。若中小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法进行折旧计提,则可使固定资产在前期使用时多提折旧,降低企业利润,少缴所得税,节约了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完全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
(三)坏账准备的应用
中小企业在对难以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时,可以自行确定计提方法和比例。这就需要企业在计提比例的确定时,既要考虑到债务单位的资信情况,更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销售以及现金流等多方面情况后,进行合理估算,充分体现出会计谨慎性原则。
四、谨慎性原则在实务应用中的建议
(一)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
在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适度地应用谨慎性原则,并适度地谨慎运用方法和程序,其真正谨慎性会计本质才能体现。当谨慎性原则和其他原则在实际财务核算中出现冲突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润水平,还要考虑到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重要性,规避会计人员的主观推断,确保选择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体系的规范管理。
(二)谨慎性原则需要明确可操作性和明晰性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是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目的所在。为此,各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原有的谨慎性原则,制定出更加具体明细、便于操作的谨慎性原则,使企业在实际运用中有据可循,方便缩小信息提供者的活动空间,便于提高会计资料和信息的严谨性。
(三)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在实际会计操作过程中,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完全凭借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倾向性。为了避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任意变更会计核算办法,甚至进行不法的会计行为,要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财务的审计,加强监督力度,选择适合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谨慎性原则。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走访、检查,防止企业对谨慎性原则的曲解和滥用,避免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造成损失,保持其良性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价格体系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将会更加透明,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市场价格信息的传递,进一步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做到定期发布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企业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将各种信息收集并存储起来。使会计人员对资产进行计价确认时很轻易地获得公允价值,不至于造成对公允价值的判断出现较大偏差。
(五)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对本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培训给予高度重视。鉴于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可选择性”范围的日益扩大,会计环境和处理对象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在财务岗位的人员选择上,更加注重选择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一旦出现棘手情况,可以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后续职业培训,不断推行参加实践活动的行动,培养出既有理论、又有经验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斌,刘宇会.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财税研究,2015.08(783).
[2]张丹丹,钟骏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