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后的政策取向研究

2016-05-14李鹤为

时代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摘要】从2008年至2014年美国连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应地作出了调整。本文从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出发,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取向。

【关键词】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一、前言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至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联储正式开启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2012年美联储宣布启动新一轮“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QE3)。三轮量化宽松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可以说成效显著。美国的最新经济数据较之最差的2008、2009年有了明显的好转,已于2015年12月正式决定结束QE,开始加息。本文试图从分析QE对中国经济影响因素入手,指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取向。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美国发动印钞机应对危机的时候,中国等新兴市场成为发达国家流动性泛滥的蓄水池,廉价的资本从发达经济体肆无忌惮的流向新兴市场,在带来了不可持续的增长的同时,也吹高了资产价格泡沫。从GDP增长率来看,中国从2007年至2014年分别为:14.16%、9.63%、9.21%、10.45%、9.3%、7.65%、7.7%、7.4%。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管也存在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模式单一、各种体制改革滞后等内部因素,但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由于中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美国QE政策的推出,导致国际市场上石油及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暴涨,并很快会传导至我国市场,从而对成品油价格及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上涨动力。从国际原油WTI价格变化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2008年99.3美元/桶、2009年61.92美元/桶、2010年79.53美元/桶、2011年98.25美元/桶、2012年94美元/桶、2013年98.02美元/桶。

从实行货币政策来看,我国一直在推进的“稳增长”目标对国内现行的货币政策也形成了压力。实际上,货币政策是继续执行从紧政策还是适当放宽,央行表现得很谨慎。如果放宽货币政策,很可能实体经济未曾受益,资产泡沫却先行泛滥起来,通货膨胀就会卷土重来;如果紧缩货币政策,又会对实体经济带来伤害。正是由于这样的担心,因此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很重,但是央行却未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以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向市场释放资金,而是以高频的逆回购手段来增加市场资金的流转。但总体上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亦就是偏松的货币政策。

从实行财政政策来看,利用财政补贴、减税、放松市场准入等措施,降低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出口增速下滑对中国经济供给面带来的负面冲击。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在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发挥政策作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预期明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消除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三、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笔者以为,应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发,在明确国内稳增长、调结构、去除金融杠杆,避免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维护汇率稳定,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更为务实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在当前情况下,应积极采取宽松的政策。首先,应以审慎和偏松为原则。要考量国际金融形势的复杂性,既有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升值和美元回流的影响,也有日本、欧元区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鉴于资本流出是未来的主要趋势,要保持合理的流动性(M2的适度规模),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其次,要确保汇率在一定弹性下稳定。汇率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是贬值,但同时相对于欧元和日元是升值,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长期看,人民币应处于不断升值的过程中。在分析出口企业承受力的基础上,维持人民币汇率在一定区间内的波动,为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性的储备货币)创造条件。第三,适时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稳定市场预期。当前,人民币贬值趋势明显,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指数仍处于下滑之中,经济增长有步入通缩的风险。为应对美国QE退出和日版、欧版新一轮量化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冲击,央行启动降准、降息周期势在必行。同时,利用多种金融创新手段加强常规调控,增强市场信心,确保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财政政策在当前的情况下,应继续采取积极的策略,立足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与货币政策保持同方向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首先,财政政策应在促投资、扩需求、强出口上积极作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推进重大投资工程包建设;大力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公共设施领域;用好预算内投资,统筹预算内投资专项,继续向农业水利、中西部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老少边穷等领域和地区倾斜。优化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注重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大力支持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消费工程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利用有效的财政手段,大力支持和鼓励劳动密集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利用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优势,加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加大海外投资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加快国家战略物质储备。其次,加快实施结构性减负计划。在稳定宏观税负的基础上,及时对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加快推进“营改增”和资源税改革,做好开征房产税准备,控制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第三,支持培育新的增长点和重大战略的实施。支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支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新的增长极和支撑带,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沿线地区互联互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霞,严洪波,陈革.《美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武汉大学出版社.

[2]马荣华.《人民币与港币双向流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上海金融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鹤为,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科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财政经济。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