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资金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6-05-14陶琼
陶琼
【摘要】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施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慢,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本文通过分析施工企业资金困境的成因,提出了改善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状况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 资金
一、施工企业资金困境成因分析
(一)工程款收回困难
一是业主拖欠工程款。工程项目是特殊的长周期产品,工程一般按月度、季度或年度计价结算,项目完工时进行竣工决算,业主根据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的金额付款。实际上,很多业主常常以各种理由延迟结算,或者虽然办理结算但迟迟不付款,或者付款比例低于合同规定,使施工企业应收款项长期无法收回。二是项目施工达不到结算要求造成的工程款无法收回。业主的资金支付是分阶段的,资金支付的条件和比例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只有达到合同规定的条件才能办理结算和付款。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进度不够,质量不符合规定,资料不齐全等各种原因无法办理结算,从而形成存货,占用大量资金。
(二)垫资现象多
一是超预算资金的垫资。工程项目在实际建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成本常常突破初期的预算,如设计变更,材料价差等。由于初始合同并不包含对这些超出预算的金额,所以这些超预算支出在调概索赔之前是由施工方垫资的。而且很多项目都是在工程末期进行调概索赔,此时人员不足,资料不齐,调概索赔的进度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二是质量保证金的垫资。工程项目一般要扣除5%到10%的质量保证金,要在工程竣工后1到5年,在工程无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支付,在施工企业毛利率普遍只有3%左右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质保金在收回之间都转化成了施工方的负债,加剧了施工方的资金紧缺现象。
(三)成本开支大
一是既有的成本项目增长快。工程项目最大的成本支出来源于材料、设备和人工费用。受近年来经济下行环境的影响,材料和设备的价格逐年上涨,而且供应商为了加速资金回笼,降低坏账风险,先收钱后发货的比例增高,施工企业现金支付压力增大。在人工成本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职工工资逐年增长,社会保险项目增多,缴纳金额逐年上涨,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增加工程项目成本。在物资方面,由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分散性,有的项目存在闲置设备和多余的材料,而有的项目对于相同设备和材料又有需求,由于项目之间无法及时互通信息,从而使得有闲置设备和材料的工程项目要负担设备的折旧、租金或材料的仓储保管费用,而有需求的工程项目则要另外购买或租赁设备和材料,形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支出,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资金方面,资金充裕的工程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大量闲置资金,而资金短缺的工程项目又要依靠贷款维持正常生产,闲置资金不能有效的归集利用,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
(四)预算流于形式
一直以来,施工企业都是重生产,轻预算,大部分人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企业其他部门都不重视预算工作。由于思想上不重视,使得大部分施工企业预算工作流于形式,预算没有跟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缺乏项目全周期预算,仅仅是简单的将年度的预算分解为月度预算,预算指标也没有分解到各个部门和生产环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也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由于预算工作不到位,项目各阶段的收入与成本不能配比,资金充裕时超预算支付,超结算支付,资金紧张时存在大量长期未付款项,严重时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二、改善施工企业资金困境的对策
(一)多管齐下,增加资金流入
要改善资金状况,首要的是增加资金流入量。首先,在合同签订时,施工企业应当与业主沟通,尽量加大预付款支付比例,降低质保金、保证金留存比例。其次,对于已经达到验工计价条件的工程款,应当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办理工程结算,只有进行了结算,才能真正形成应收账款,才具备催收的条件。第三,要加强调概索赔力度,依据实际情况,对变更的部分尽早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第四,对已经形成的应收款项,应制定量化的清欠目标,建立奖惩机制,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清收。第五,在清理欠款的过程中,既要减少已有欠款,也要防止新的拖欠。此外,在风险可控范围之内,施工企业应尽量延迟应付账款的支付。
(二)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严控资金流出
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工程项目收入,资金支出也主要取决于工程项目支出,企业想要保持正常的资金流转,既要千方百计的增加资金流入,更要严格控制资金流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集收入管理业务、成本管理业务、资金管理业务和综合报表系统为一体的统一平台,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了项目合同量、设计图、责任成本、资金预算等各种信息。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下,工程项目每一笔资金支付都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支付金额要在当期资金预算范围;二是资金支付要有合格的文件支持,如购货合同、工程款结算单等;三是资金支付要通过各级相关负责人审批。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既有利于施工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同时也能提高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在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工程项目的预算工作不再流于形式,能够在合理预计项目总成本费用支出的情况下,结合工程施工计划,按照“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制定各期的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结算管理更加规范,杜绝了无合同支付,超结算支付。项目各类信息公开、透明,审批人员各司其职,有效降低了舞弊风险,提高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三)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施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对各种资源进行集中化信息化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在设备和材料方面,施工企业应建立物资集中管理平台,对各个项目的物资进行动态管理,对于闲置物资在项目之间直接相互调剂,减少不必要的采购支出。对于确实需要购买的物资,通过平台集中采购,既可以降低采购单价,也能够减少运输和仓储费用。在资金方面,施工企业应建立总公司层面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对各个项目的资金进行集中化的动态管理。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既可以减少项目部多头开户的现象,也可以使各项目冗余资金得到归集,形成集团内部的资金池,以内部调剂的方式平衡各项目之间的资金余缺,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贷款成本。在项目保险方面,总公司可以寻求和保险公司或经济公司的合作,进行保险集中管理,以规模优势,降低保险费率,增加保险险种,提高保险理赔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玉红.浅析施工企业资金管理[J].中国集团经济.2015(24):135-136.
[2]陈志中.如何加强施工项目部资金的内部控制[J].财务与会计.201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