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墓壁画《宫女图》造像与意义

2016-05-14郭岚

艺术评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仕女线描宫女

唐墓壁画《宫女图》出自陕西乾陵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因其画面中人物造像风格的完美与新奇被视为武周风格的典型代表,并且在线和色彩的运用上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堪称传统壁画艺术的典范,为研究唐代人物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宫女图》简介及其历史意义

唐墓壁画中,《宫女图》被称为描绘仕女的杰出代表作。画面中宫女分成两组相对前行。在众多宫女中,为首的宫女头梳高髻,丰容端庄,肩披披帛,身着襦衫和红裙,双臂交叉于胸前,以目传情,仿佛是在向对面为首的宫女传达某种示意。而紧跟在为首宫女身后的宫女们则是一手托着盘子,一手绕着披巾,面带微笑。在画师笔下,那些拿着烛台、团扇、食盒、如意、拂尘及包袱等物的宫女,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幅《宫女图》绘画作品,从绘画内容上来看应该是宫女们列队前去侍奉主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深层含义。这一颇难表现的生活情景,经画师巧妙的构思,苦心经营,却使画面妙趣横生。那些拿高脚玻璃杯的宫女,从壁头残留的起草痕迹可以看出,作者在进行起草之初必定是经过多次推敲才最终确定下笔。一开始,宫女的头部画得比较平,似乎欠缺些情趣,和手持扇子的宫女们又不重叠,整体画面显得较为平板。经过反复推敲,画家最终将这宫女的头部画成稍微俯视,嘴角微微上翘,给人一种庄重而又面带笑意的感觉,展现出少女的温柔、贤淑、含情脉脉的一面。画师对绘画处理的严谨态度,在许多壁画的起草痕迹中都留下了印记。能成功地塑造这些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还在于画师对宫廷生活的深入观察了解和“识心记”“兼移其神气”的能力。

《宫女图》中宫女们所穿的服饰都是当时盛行的装扮。她们丰肌秀骨,云鬟雾鬓,身穿襦衫窄袖,长裙拖地,外罩披肩,高头履露,正是“高髻云鬟别样装”的写照,具有强烈而又鲜明的时代感。从宫女们的装束上亦可看出“颇有胡气”这一西域外来的影响。唐诗云:“女为胡妇学胡装”,反映了唐时的社会风尚。这种胡风的装束常常反映在许多画面上。在《观鸟捕蝉图》和韦浩墓的侍女壁画中,都有类似风格装扮的仕女形象。在永泰公主墓及咸阳边方村出土的彩绘胡装陶俑和石椁线刻画中亦多有这种身着胡服的少女,说明这种女扮男装的习尚,确曾风靡一时。

很显然,无论是人物的生动描写,还是构图上的严谨与完美,都体现了《宫女图》的价值,而从其创作背景和服饰我们又可以发现其重大的历史价值。

二、《宫女图》人物造像与武周风格

考古学家把唐墓壁画分为三个时期。通常把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684-756)划分为第二部分,因为武则天在位时间长达22年,又称这一阶段为武周时期。这个时期人物造像所呈现出的风格就被称为武周风格。

永泰公主墓壁画绘制于武则天死后的第二年。武周风格正是在武周后期成熟的,所以说《宫女图》是这一时期的典范,其主要表现在画面中仕女的动态上。她们的形体是在追求一种理想式样,身材修长,轻盈灵动,苗条匀称,身段的曲线造型也展现出人体曲线美的形态。与以前那种笔直站立的仕女不同,身段的曲线突出了人体形态美,人体的节奏感明显增强。这种富有节奏的站姿使仕女们多了几分妩媚。这些在《宫女图》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盛行于武周时期的“s”状曲线型女性形象可能导源于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的进一步频繁和佛教造像对画工们的启发。它原本产生于印度那种擅长舞蹈的民族文化中。画工们对原先的仕女形态表现进行了处理,结合传统的中国元素,使画面少了过激的姿势而又具有了中国式的和谐,最终形成了令人神往的武周风格。

三、《宫女图》与传统绘画的传承开拓

中国传统的壁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以色彩和线描为主,而线描又主要体现在造型上。“应物形象”“随类赋彩”也是在强调中国画先形而后色彩这一特点。所以中国画历来非常重视笔墨和线的表现力。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画师们并未一味地沿袭前人,而是在艺术的表现上不断探索,创造出了描写人物画的各种不同用笔方法“十八描”,充分发挥了线描的高度表现力。

《宫女图》中,人物造型的线描已十分纯熟而惊人。画师笔下的人物形象“如灯取影,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像其中拿玻璃高脚杯的宫女,脸部刻画则采用轻入落笔,刻画过程中,既有轻轻的落笔也有重重的按捺起伏,在轻重变化的运笔中刻画出眉、眼、鼻、嘴之间的结构变化。线描挺拔遒劲,准确有力的面部用笔在临抚中稍有偏差,便有失之千里之感。宫女的鬓发,虚出虚入,颇得“毛根出肉”之妙。这些宫女的头部用笔,虽看起来很粗放,但和服饰相比,就表现出粗与细的变化。《观鸟捕蝉图》中的观鸟妇人最为明显。披肩的用笔线型浑厚圆润,衣纹的组织主辅分明,有粗细疏密的变化,又有—波三折的韵味美感。这些细长的衣纹线条,下笔往往都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笔势波折起伏、圆转,衬托出宫女服饰的飘逸和质感。这种洒脱豪迈的气概,线描的技法,明显的和紧劲连绵或粗细均匀细若游丝的线型笔趣不同。

唐代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和渲染技法,也是值得我们加以探讨和借鉴的。中国传统的绘画观念中,随类赋彩是艺术表现极其重要的另一面。所谓随类赋彩,即表明中国传统的赋彩规律是按不同的对象来表现色彩的。但通常而言,历来的画家都不去追求色彩在光源下的变化,也不是自由地去描绘对象的色彩,更不是去追求特定光源下色彩的复杂变化,而是不受外界自然光照和色彩的束缚,根据绘画的主要内容来分配色彩的搭配使用,以强烈、浓艳的色彩对比形成绚丽、明亮的装饰效果和热烈的气氛。

四、结语

唐墓壁画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时期的壁画都有自己的特点。《宫女图》是武周风格的典范,其人物造像和绘画技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去探究和考察。

郭岚: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讲师

猜你喜欢

仕女线描宫女
我画我心
唐朝宫女老后怎么办
王瑜琦?马睿怡?陈若兮等
唐朝的宫女老了后怎么办?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线描画
从唐代仕女人物画看中国传统色彩之美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仕女
清朝宫女睡觉不能仰面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