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时代建筑空间的再诠释

2016-05-14张广超孙翠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数字技术

张广超 孙翠翠

摘 要: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已将人类推进信息时代,在此期间建筑空间的改变有目共睹。“新媒介”“数字技术”“网络建筑”“虚拟空间”所构建的“软城市”已经成为建筑界津津乐道的话题。新的建筑空间类型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着人们的空间理念,建筑空间的限定、功能、结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新的空间理念正在逐步渗入大众生活,促使人们重新诠释新媒介时代的建筑空间。

关键词:新媒介时代;数字技术;建筑空间

“新媒介”艺术由简单的图像处理到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推动着城市由数字化、智能化走向“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新媒介”艺术早已融入到建筑空间的设计构思和生产过程中,并在逐步淘汰传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新媒介”高速度的更新换代,在不断冲击传统建筑空间的藩篱,探索建筑空间无限的可能性,空间的发展在新的时间维度上展开了一个新的循环。

一、“新媒介”时代的影响

建筑空间由梁柱支撑下的封闭狭小空间,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催化出建筑空间的大跨度设计,建筑空间的类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流动,在“新媒介”的冲击下,“实体围合”变得无界无向,“有限”变成“无限延伸”。

(一)建筑空间外部环境

在建筑空间蓬勃发展的20世纪,空间类型主要局限在几种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应用,其原因是长期以来,空间的设计都受限于绘图技术的落后,空间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丁字尺、三角板、圆规等等)是二维的,绘制完成的建筑图纸也是二维的。三维的建筑空间附着于二维图纸上,这决定了建筑空间形态的单一性和简陋性。在信息技术的革命中,计算机技术直接应用于建筑空间设计,辅助设计师的构思和工程师的建造活动,为营造丰富的建筑空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建筑设计软件的出现和更新,为建筑的曲线造型、空间组合、虚拟现实提供了可实现的手段。将“新媒介”艺术融入到建筑空间的设计中,数字空间、互动空间、虚拟空间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乌托邦,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现实。

(二)人文意识形态的转变

各种新兴媒介渗透到人们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思维,甚至是意识形态,使人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全新的空间类型加速改变着传统空间的概念,颠覆着人们早已经习惯了的空间观念。一代代新媒介的出现,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向对人本性的发展,精神与文化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更加关注的方面。设计师把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受众的行为习惯、体验方式结合起来,使受众脱离对建筑空间的被动接受状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得到空前的感官完美体验,享受到“新媒介”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空间震撼。

二、建筑空间的新形式

(一)数字空间

传统建筑空间以强大的恒定性、规则性、物质性占领了人们的栖息环境,“新媒介”时代的数字空间正在以自由、动态、灵活征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数字空间的本质是信息的有效处理,使冗杂的信息流借助图片、文字、声音、录像等媒介被人们感知。在数字空间中受众可根据声音、表情、肢体动作去参与空间的创作和使用过程,让规则的空间形状通过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与受众行为结合在一起,使设计师与受众在数字空间的互动中进行亲密交流。

数字空间摆脱了建筑外形对内部空间的限制,内部分隔可随意变换,空间的形状可多维度选择,在数字的海洋里造就奇妙的空间体验。

(二)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是数字空间对传统建筑空间突破的延伸和发展,利用计算机超链接、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创造的非物质性的真实空间体验。虚拟空间无处不在,为人的活动提供了更大程度的自由,这种自由超越了空间的界面,不再圈定在底面、墙面、顶面之中,空间界面由计算机进行编码,受众根据不同需要通过界面选择不同的运动轨迹(选择界面如文字、图片、链接等)。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场景,达到“场所”的效应。虚拟空间是“新媒介”时代出现的新的空间形态,完全可归结于“超建筑”的范畴,它以一种流动的建筑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

它是由计算机支撑、各信息技术操作、行为互动生成的虚拟“存在”,是一个公共性的用户交流平台,是一个广袤无限的空间、无界无向,是集互动性、逼真性、随机性、虚拟性为一体的空间体验。

三、再诠释“新媒介”时代的建筑空间

(一)自由化的空间限定

空间限定是指用一定的手段对空间进行水平、垂直方向分隔,使其呈现不同的形状、大小、氛围。传统建筑空间的限定依靠实体的底面、墙面、顶面,空间的变化主要致力于墙体的分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限定手法都比较单一,空间的造型表现为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状。

随着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空间将墙体在承重结构中分化出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给予墙体最大程度的自由和可塑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信息时代,为空间限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契机,底面、墙面、顶面的一体化设计为连续性空间提供了界面支撑。底面和顶面的设计突破了原有的概念,形成独特的空间艺术效果,计算机技术对曲线、曲面、多边形的应用,已经普遍出现在建筑领域,自由舒展的空间浑然天成。

(二)有机化的空间功能

空间的功能是指空间作为“场所”的使用价值,建筑界中,形式追随功能与功能决定形式的次第更迭,是永恒的话题。新媒介的出现和快速普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建筑空间从单纯人类掩体的功能中解放出来,不再只为居住而存在,也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使建筑空间的功能变得有机化,不再是单一的个体,新型材料和建筑技术为空间的功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数字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是空间功能呈有机化发展。

(三)动态化的空间结构

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依赖于建筑结构生成,是指空间的界面支撑。空间结构经历了古典时期墙体、地板、天花隐藏结构,在建筑表皮上表现建筑结构,现代建筑暴露结构的过程。信息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操作与空间结构在动态上达到统一,空间结构与外形无关,可独立存在,任意变化,与建筑本身形成有机整体。

高科技的发展使空间结构更加自由化、开敞化,大跨度空间设计在新媒介优化的空间结构下更加游刃有余。

(四)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建筑空间的客观存在,是指空间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物理特性以及呈现的态势与带给受众的精神体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空间由传统的经典几何形状到现代自由曲线造型的转变,设计元素的转变为空间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流线型的空间造型带给人们强大的运动感,比起哥特建筑空间的垂直上升动感,无疑是对空间机能的再次升级。虚拟性界面的频频亮相,空间形态呈现出人们的无限想象,在虚拟的环境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城市建筑空间不仅要有功能,空间形态是让建筑成为城市名片的关键。

四、结语

新媒介的出现,更新了建筑师对空间的认识,重新思考空间的限定、结构、功能和形态的快速更替和无限延伸。信息技术在工具、方法、思维、概念等方面丰富甚至改变了建筑空间的内涵,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转换。突破传统空间,将建筑空间延伸到数字空间、虚拟空间逐渐成为新锐建筑师的目标。对新的建筑空间理论所涉及的新内容和新特征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再分析是相当有必要的(表1)。因为只有对“新媒介”时代空间的本质进行再诠释之后,才能客观合理地看待新媒介的作用,掌握建筑空间在“新媒介”时代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人性场所——建筑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5-78.

[2]罗伯特·洛根.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4-97.

[3]李楚智.建筑空间环境一体化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4]李晓锋.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嬗变与再诠释[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1-180.

[5]张才勇.当代多媒体装置与建筑空间环境塑造的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张广超,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孙翠翠,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景观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数字技术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浅谈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