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开放型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6-05-14程欣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提倡素质教育的力度也在增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开放型课堂的研究。目前,对开放型课堂的研究已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对开放型课堂教学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开放型课堂满足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需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不二之选。
关键词:素质教育 开放型 课堂教学
关于开放型课堂,并无一个统一的概念。徐晓放、夏春德在《论开放式教学的基本框架》一文中,提出开放式教学具有多元的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环境,多维的教学设计。[1]郭金生在《对开放教育的新思考》一文中,从教育思想、教学质量体系、教育行为三方面对开放教育进行了再认识。[2]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应该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在儿童教育中让儿童去亲自实践、亲自感受。[3]尽管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从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型课堂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得出一个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那就是:在这种课堂中主体为学生而非老师,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度;教师是主导,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解决问题,同时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自主获取知识的条件,可以讨论争辩的环境。
本文旨在打造一种适用于中小学教育的开放型课堂,因此,本文的开放型课堂还是以学校课堂为主阵地,以中小学教学目标为目标所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资源、方法、环境、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着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对智育的培养,而如今要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开放型课堂,显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性教学目标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制定弹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1.基础性目标
基本性目标即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扎实的根基,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生活经历及学习爱好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个正常的儿童,对基础知识都有学习得懂的能力,并且都有条件满足他们按教学要求学好。
2.弹性目标
弹性目标指那些完成教学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同时又状态良好的学生提出具有更高标准的目标,借此来调动学生内隐的学习潜力。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事实,教师应看到这种差异性,对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要求,而非对所有学生都按统一标准要求接受同样的知识,甚至希望教学对象能达到同样程度的能力和水平。
3.发展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即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指出应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目标的开放是在符合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弹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尤其是发展性目标,因为社会是发展的,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是发展中的人,这种目标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指要打破不适时宜的封闭性,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还应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情境,设计开放型的问题和答案,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1.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
教学内容不应只受限书本,而应该贴近生活,只有开放的教学内容才能密切联系现实,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实现再创造。教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他们便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实际情境中,利用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学生会觉得学习是自身义务,会主动地参与,在整个过程中,也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设计开放型的材料、问题、答案
在选择教学内容材料时,应避免那些陈旧的、难懂的资料,适时提供具有时代感、开放性的材料。以往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过于简单,没有启发性,最常见的就是围绕重复教材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开放型的课堂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可将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将封闭式的问题加以改良使之更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敢于创新和挑战。开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动力,能够更好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有所“疑”、有所“思”、有所“新”。
3.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既然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就应该尊重其主体地位。在课堂内容开始讲授前先向学生公布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事先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复习旧课,预习新课等,对新授课的内容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工作,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而不是空着脑袋听讲。课外留给学生练习思考问题,可自主讨论也可分小组讨论完成,共同解决问题。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决不可代步回答,达到课前预习与课后讨论,练习巩固相结合的整体效果。家庭和社会相结合是指欢迎家长走进课堂,倾听家长意见,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家校合一”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合理使用社会这个“大学校”“大家庭”的人力、物力资源,将那些在行业领域有突出成就的成功人士邀至学校课堂中,使他们成为课堂上活生生的例子、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具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
可以看出,开放型课堂的教学内容其核心就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拥有更宽阔的知识面。从多方面来开放课堂教学的内容,这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放
教学资源有多种多样,多种类型,多种探索途径,也可以引用超出学校、课堂空间以外的资源,所以教学资源的开放可以从类型、空间、途径三方面来体现。
1.类型的开放性
类型的开放性即不管何形式、种类的教学资源,若益于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来。像图文资料如教材、图文挂件、参考书、其他图书、期刊;影视资源如电影、电视、广播;会议资源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2.空间的开放性
空间的开放性即所有课内外的、校内外的、国内外的教学资源,凡是有利于改良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都应该引用到课堂上来,拓宽教学资源的广延性、开放性。比如不仅有关于主体班会这样的教学资源,还应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场馆资源;社区的布告栏、报廊等街道资源。
3.途径的开放性
途径的开放性指教学资源的选择渠道不应仅限于一种,而应该寻求多种途径,综合使用。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优势,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开放型课堂,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地位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地位。利用网络资源,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态度更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整合吸收和消化利用,对新旧知识的连结和新知识的记忆都有着积极作用。只有摒除传统的采用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多途经地开发教学资源,才能激发学生探求和创新的欲望。同时,在通过网络途径利用网络资源时要注重对其进行整合,而不是全盘接收,选择那些有益于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资源。
四、教学方法的开放
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应明确一点,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应注意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
1.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让课堂主体互动,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积极思考是教学方法科学使用的体现。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比起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更明显,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思行结合、教学相长这些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被人们所推崇的教学方法至今都具有时代价值,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发挥其优势,运用到开放型课堂上来。
2.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实践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实践性强的教法,比如游戏法、动手操作法、趣题妙解法、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方法使学生兴趣大起,产生亲身体验,从而可以加强巩固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知识传授需要借助多媒体,视频,音频,网络动态图画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开放型的课堂应使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处理课堂过程中遇到地难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具有针对性。
五、教学环境的开放
教学环境的开放是指打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空间,使处于这种空间中的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开放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表现出积极性。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变师长为朋友,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教育学生应首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打破传统观念的影响,消除潜意识里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戒备心理;其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切忌把成绩看做评价好坏的一尺标;其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内心及情绪变化,把握沟通的黄金时机,这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学会倾听,彼此之间信任、接纳、理解,这样,学生便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并主动接受。
2.打造宽松教学空间
现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对自己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对课堂有一种紧张感,带着一种压力走进课堂,现在的课堂都弥散着分数的味道,“呛”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素质教育提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愉快学习,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因此打造宽松的教学空间是构建开放型课堂必不可少的举措。
3.营造民主课堂气氛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本来就是学生份内事,不能像赶鸭子上架似的逼着学生学习,课堂气氛理所应该是民主的,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提出问题后就给出指导,或要求按照老师的套路走。教师要民主地平等地对学生,不偏袒成绩好的而指责成绩差的,要让所有学生都对自己树立起信心。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老师表扬他很好、父母认可他很好、同学也投来羡慕的眼光,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时,这个时候他的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六、学习方式的开放
学习方式的开放应摆脱传统的学生各顾各的的学习方式,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有恒心、毅力,随着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自主学习,也可以集体合作,共同探究,相互启发。
1.持之以恒,温故知新
学习要有恒心,晒网打鱼式的学习方式应坚决摒除,对知识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复习旧的知识中也可以学到新知识,并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这种学习方式是开放型课堂所提倡的。
2.借助网络,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互动性强,知识传播便捷、高效,传播内容形式多样,不受空间、时间、地点的限制等特点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信息,下载自己需要的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都为辅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但是,网络传播鱼龙混杂,传播目的带有隐蔽性、良莠不齐等缺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网络知识教育,树立起对网络传播信息的警惕意识,学校也要与家长做好沟通的工作,召开家长座谈会,教育家长在家也做好对孩子的监督工作,帮助和协助孩子使用好网络,借助网络,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多方合作,共同探究
多方合作学习要讲究组织形式和引导方法,每个学习个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各自承担学习任务,共同协作达成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要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情境,引导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七、评价方法的开放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书面评价为主,关注的大都是结果,很少关注到对教与学的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的开放应将口头与书面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技巧,还应将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
1.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评价技巧
语言评价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评价具有针对性、激励性、客观性,可以起着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但是口头评价带有随机性,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畴与成效,应与书面评价综合使用。书面评价以它正规化的特征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首先,书面评价应多用赞美性的语言,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书面评价要中肯,要是出于内心的。比如对待一名不出众的学生,千万不要用“你真聪明!”“你非常优秀!”等来评价,这会令他认为这是一种讽刺、讥笑,从而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更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再次,书面评价要新、活,满足学生们的求新求异心理,同时恰当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方式;最后,书面评价的对象不是个别学生,而是面向全体,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2.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关注发展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在某项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对学生的学问、能力、价值观等情况进行的摸底检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明确是否具有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
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的效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检测其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要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将课前预测与课后检测综合起来评价,才能发挥其评价功能,这些是基本的,更重要的是关注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以人为本,发展性评价的宗旨是及时反馈,帮助教育者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被评价者的发展,还要注重评价的诊断功能,发展性评价的本质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提高,这种评价在分析优势与不足基础上提出明确的改良建议。
注释:
[1]徐晓放,夏春德:《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第158-160页。
[2]郭金生:《对开放教育的新思考》,黑龙江教育学院,2000年,第1期,第19-20页。
[3]廖克锋:《开放型课堂在高中艺术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63页。
(程欣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