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罪与罚

2016-05-14褚国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摘 要:获得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闯入者》,是王小帅导演的又一部力作。影片延用了王小帅电影一贯的悬疑模式,围绕以老邓为核心的老中青三代人,从他们当下现实生活出发,通过一桩悬疑“谋杀”案,使一段尘封的历史故事浮出水面,牵引出电影中罪与罚的主题。犯罪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群体对于犯罪的集体无意识和忏悔无门的苦痛。

关键词:闯入者 犯罪与救赎 人物形象

王小帅的电影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在于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片泛滥的环境下,他始终坚持拍摄有思想有厚度的文艺片;另一方面在于他自身的经历为他的电影提供了独具个性的史料。他的电影真实细腻,总是能触动人心,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闯入者》是王小帅电影“自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依旧是以文革时期的贵阳为历史背景,讲述当年参加过支援三线建设的老邓,通过“检举”同事老赵获得了回到北京的资格。然而,回到日思夜想的城市后的老邓,过得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体面。她是空巢老人,她与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儿媳向来不和,又对小儿子的性取向颇具微词。以“复仇者”形象出场的男孩闯入老邓平凡单调的生活,为这个“心中有鬼”不被家人理解的老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内心的安宁。在与男孩生活一段时间后,老邓终于鼓起勇气走上了救赎之路,但她却不知,新的罪行正在前方等着她。

一、作为闯入者的老邓

老邓是个退休工人,丧偶多年,她不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独自生活在老宅里。她平日的生活单调无聊,除了照顾在养老院的母亲,她几乎整天无所事事。大城市中邻里之间的陌生感,让她几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对着老伴的遗像自言自语。老邓心里明白,自己不久的将来就会如同自己的母亲一般,被儿女“丢弃”在养老院,孤独地走完自己人生最后的一段路。为了证明自己还没老,还是有用的,捍卫自己在这个大家庭中一家之主人的地位,她对两个儿子进行了“闯入”。

老邓喜欢事业有成还孝顺的大儿子张军,却与性格强势大儿媳妇王璐向来不和。大儿子家算得上小康家庭,有车有房,生活算的上富裕。老邓是经历过新中国最艰苦岁月的一代人,因此她的生活中处处节俭。她看不惯大儿媳铺张的行为,为了省钱,她擅自做主接孙子坐公交车,加剧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对于小儿子张兵,她事先不说一声,强行闯入小儿子家中,要为他做狮子头,让小儿子与正在暧昧的男友十分尴尬。面对小儿子,老邓并没有把儿子当做一个已成年的大人一样教导,而是以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模样,对于儿子性取向的问题,老邓毫不给儿子留面子,直接骂他是“生活不正常”“阴阳怪气”。

她明明知道儿子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很反感,却依旧强硬的闯入他们的生活。一方面,老邓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的不放心是出于她的本性;另一方面,老邓选择独居,擅自接孩子,闯入儿子家做饭,她是在向自己的孩子宣誓自己的主权地位。

对于老赵一家,她同样是一个闯入者。当年她与老赵不过是同事的关系,两人之间并无恩怨纠葛。为了调回北京,老邓不惜污蔑老赵,一次次地写举报信。当老赵得知消息后,气得中了风,常年瘫痪在床。四十年过去了,老邓回到贵阳,祈求得到老赵一家的原谅。这时老赵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和儿媳一个跑了一个疯了,只剩下老赵的老伴和他的孙子相依为命。面对老邓的突然登门,对于老赵的老伴是一个重大的刺激,等她回过神来,给了老邓重重的一巴掌。老邓最终获得了原谅,但她并不知道,这次的闯入会给这已经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二、作为加害者的老邓

分析老邓的罪行,首先要解释一下支援三线建设。它指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无数个家庭随着自己的工厂离开故土来到西部贫瘠的山区,开始了三线建设,他们中大部分来自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开荒建工厂开始了他们新的生命。直到今天,还有大部分人依然留在那里,那里成了他们新的故乡。”[1]

老邓是当年支援三线建设的一员,他们举家来到贵阳,但她并不想留在贵阳,而是一心想再回到北京。为了户籍,为了得到调动的机会,她不惜以莫须有的罪名“检举”同事老赵。最终,她成功地带着全家人回到了北京。老赵却从此一病不起,家人也失去了返回故乡的机会。诽谤,是老邓的第一宗罪。

老邓的第二宗罪是老邓对犯罪少年的纵容和包庇。红帽少年出现的第一幕是洗澡,隐约可见他身上的刺青。这是社会小混混的标志。少年带着老一代人的恩怨来到北京,他的目的是杀死老邓。他给老邓打“沉默”的骚扰电话,把一袋袋垃圾放在她家门口,跟踪、砸玻璃,用热水浇花……造化弄人,老邓从原先的加害者摇身变成了受害者。当老邓看到红帽少年时便想起老赵,出于内疚和同情,老邓收留了他,让他吃西瓜,像对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做“狮子头”给他吃。老邓的行为感动了少年,让他举起的刀最终没有砍下去。对加害者的纵容,老邓是心甘情愿的。这种自虐行为,至少减轻了她对老赵的愧疚。但是少年早已犯了重罪,他在一次入室抢劫中杀死了一个人,这迫使他离开北京逃回贵阳。少年没有杀老邓,给了老邓重返贵州,寻求原谅的勇气。在贵阳老赵的家中,老邓与红帽少年再次相遇。面对警察的逮捕,老邓帮助少年逃亡,最终少年不幸从窗户坠落身亡。

老邓的一生是这样一条线索:加害者→受害者→加害者。老邓第二次成为加害者是无心的,甚至是无知的。她来贵阳的目的是赎罪,却无心造成了另一个人的死亡。老邓的余生仍是活在加害者的煎熬之中,永远得不到心灵的救赎。

三、作为忏悔者的老邓

回到北京的老邓,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过得心安理得。在她的内心中,她对老赵极度愧疚,但她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曾经犯下的罪,矛盾的内心让她不得安宁。她选择一人住在老宅里,面对自己的丈夫的遗像如同宗教救赎般的忏悔自己。她是相信灵魂不灭的,每次家庭团圆时,她总是固执的为亡夫备一副碗筷。

老邓为了寻求心底彻底的安宁,她踏上了救赎之路。看到破旧不堪的厂房,她心中五味杂陈;面对老赵老伴的一巴掌,她毫无怨言地接受。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早已物是人非,两个老人早把人生看透,老邓看似得到了原谅。

王小帅最初的想法是到“一巴掌”那儿就结束,然而他觉得一巴掌虽然够狠却又似乎不够,到2013年他把故事全部翻新,增加了最后少年坠楼身亡的残酷桥段。正式因为这一桥段的残酷性,更能引人深思。

老邓的救赎之路,少年的犯罪之路,让我们看到人在罪恶面前的脆弱。“死亡显明了人的罪。”[2]人是可以通过死亡来洗脱自己的罪行的,只有死亡才能洗掉自己的罪行。然而,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在当下的社会,自然会有法律惩罚;那么作为法律制造的社会,谁又来制裁它呢?

《闯入者》的英文译名是“Red Amnsia”,直译过来就是“红色记忆”。毫无疑问,导演把电影的重心放在“反思文革”上。王小帅希望通过对这段被人假装遗忘的历史挖掘,找到人类群体对犯罪无意识的病根。

这部电影,糅合了悬疑、“反思文革”、空巢老人、同性恋等诸多元素,内容的繁杂,使得电影的主题并不明显。几个沉重的话题浓缩在11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看完多是心中有想法,但是不知从何谈起。野心太大,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最大问题。不过,《闯入者》的确是一部有思想厚度的电影,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观赏解读。

注释:

[1]王小帅:电影《青红》,2005年5月17日上映。

[2]刘宗坤:《原罪与正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参考文献:

[1]丁堃莹.《闯入者》:忏悔是一种被原谅的罪[N].中国电影报,2015,(06).

[2]王霞.《闯入者》对当下电影与当下现实的关照[N].中国电影报,2015,(06).

(褚国香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