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策略探析
2016-05-14方媛
方媛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种表现,在改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遇到难题,就如现在在计划实施的“双师型”教师这种转变。实行“双师型”教师计划可以评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的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小的方面说也可以表现教师们的培养方式。“双师型”教师可以培养教师们多方面的教育和教学积极性。
关键词:资格认定;教师能力;社会关注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13-2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教育部门和学术界都进行了许多研究。
我国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的是王义澄先生。1990年,王义澄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一文中,提出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需要吸收其他教学经验,通过教师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在科研工作和一些技术性项目等途径使老师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及经验,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之所以上海冶金专科学校这样的做法,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施 “双师型”教育提供发展机会。
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只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对教育事业起多大作用。据说双师素质教师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任用部分在高职院校任职,具有很高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素质要优秀。任用过程中为教育带来创新性教学,而且教学效益很好,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每位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都获有合格证书,这样才可以达到我们所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目标。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存在的虚假
2.1 “双师型”人才来源很单一,且无“双师”意识感
目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组成结构,一般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居多,从企业、科研机构部门调入的教师极少,而这些刚毕业就任职到教育事业中的小伙们,年纪都在23-26岁左右,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在他们授教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传授到很好的专业知识,他们总是“多说话,少实操”的教育方式比较乏味,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只能教学,教学是本职工作,也是生活经济来源的一种获取途径而已。
2.2 配套的资格认定、培养和激励等“双师型”政策缺失
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制度较缺乏,单是“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都没有定论。“双师型”教师的性质和普通高校的职称评比考核等有很大的区别,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
但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定过程强调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这使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业务发展也被迫按照普通大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去发展。如沿用普通高校的办法进行评审、考核,大多“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学历较低技能较高的教师,根本无法达到要求,难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优势。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几乎空白,政策性倾斜不够明显,难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3 社会关注度不够,企业缺乏认知度
由于高职教育发展是我国很长的一段历史,有古代就开始有教育事业出现。而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理性认识还不够,总认为高职教育不是教育,学了也是没什么用处的。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来源等都出现问题,更加使高职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没有很好的形象,甚至存在鄙视眼光。在这种特殊的大环境下,高职教师心里存在不平衡,更是在教学方面走形式和不实践,没有更高的教师素质。
另一方面,院校没有更好的安排老师参加实践培训,就算如此,很多企业出于企业机密或者行业区分也不欢迎教师到企业内调研、锻炼。然而有一些企业虽然接受了少数教师到企业内挂职锻炼,但是在涉及关键技术、公司机密等重要环节上也不愿对教师开放,人为地把教育与生产隔离开来,或许企业们还没弄清楚企业最根本的发展是源于技术的,而技术是源于教育的。
3 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对策
笔者提出,破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瓶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具体对策。
3.1 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博性、交叉性
高等职业教育一向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精深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课内之余,还拓展部分必要的课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心理学知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们的压力不断增大,,所以必要时教师还可以把学习到的心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减压,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这样一来教师能够结合专业技能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减少自己在职业上的负担和压力。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个人提高文化知识的必要,教师们需要不断升值自己,在从事个人专长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他的专业技能,把自己全能化。多跨度的学习,不仅使自己技术更好,还可以在生活中实现人生的价值。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具备这样的“双师”意识, “双师型”教师应跟紧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如新知识、新动向、新工艺、新设备,都需要我们一一了解。
3.2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结构的实践性、应用性
“双师型”教师是作为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带给学生们,这也是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所在。不同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实践方式和辅助工具。事物的操作能够给学生更容易理解每个理论知识的原理。更好指导学生进入课程,提高设计、科研、实习和试验的实用性。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跟工作挂钩,学生很容易把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职业岗位中去,工作期间能够独立进行产品分析、故障诊断排除,独立完成上级领导发下来的项目。高等院校在教育技术发展能力要求中教师不仅在教育中学习,在学习中教育,而且能够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量进行授教。新材料的能力可以应用于企业人才的实际,将“双师型”教师教育贯通到校内和校外,使受教者减少到企业工作对专业技能应用的担忧。
3.3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的综合性、职业性
高职教育不仅担任着学历教育任务,还担任着职业培训的任务。“双师型”教师不仅有:德、智、体、美、劳的素养,还应同时具备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把这两种显然不同的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提高“双师型”教师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而这种综合职业素质往往是在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授教过程中慢慢体现和表达出来的。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应从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方面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的综合性和职业性。
3.4 注重高职院校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践锻炼
在“双师型”教师发展时期,注重对教师们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多安排教师到基层锻炼,比如教师每年都应安排固定的时间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推动实训基地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外派教师外出顶岗时间或者接受培训技能的资金投入,对于外出培训者予以适当补贴,避免教师们整日忙于应付日常教学,还要忙于编教材、写论文以及搞科研。
3.5 加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政策保障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联合出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系列政策、举措,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可以建立新的普通文凭和高级文凭,建立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和职业资格体系,科学的推进了教育事业管理的合理性,推动形成“双师型”教师师资培训的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系列法规,从政策上保障“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教学、会实践、善指导的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 考 文 献
[1] 古翠凤,郑思.中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体制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