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讨

2016-05-14何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大学生

内容摘要: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全民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关乎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形象。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媒介素养

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高达25.2%。面对多元的大众传媒形态,如何积极应对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分辨鉴别媒介信息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因此,研究和分析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1.媒介接触存在异化现象。异化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蜕变为脱离生产者,反过来成为统治者的一种反常现象。目前,大学生在获取信息资源时主要依赖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检索,很多情况下他们已经不再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选择直接进行互联网信息查询。虚拟生存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信息异化。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有些人总害怕自己信息量太少,害怕自己掌握的信息落后于别人,从而习惯于“信息快餐”和“浅阅读”,缺乏理解思考,变得华而不实、浮躁焦灼,这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2.媒介信息批判能力较弱。媒介批判能力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核心。大学生对信息有一定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但对媒介再现的分析能力与批判能力明显不足。他们在上网时更多地是作为“容器人”去被动接收信息,还不善于主动地解读信息,而且很多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以及从众心理,极易受到网络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当他们通过网络意见领袖获取信息之后,便不假思索的接受这些信息,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这无疑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其中一部分人凭借网络言论自由,在贴吧、论坛等平台使用粗俗语言、攻击性语言等,严重缺乏网络道德自律。此外,部分大学生凭借其优越的网络应用技术水平,对他人的权利进行侵害,包括入侵他人网络、获取他人的隐私资料;下载、剽窃、使用他人学术成果;非法转载、抄袭他人文章等,这些都属于网络侵权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风貌。

二.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征。内因乃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易于接受,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所具备的文化水准,决定了其自我意识的增强,但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其价值观、人生观尚处于塑造阶段,因此他们对自身的把握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难免会出现一定偏差,思想也容易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影响。这种状态下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新媒体的掌控和异化。

2.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大量的信息在新媒体中传播着,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垃圾、有害信息,而当这些信息大量聚集并且广泛传播时,就容易形成网络谣言、网络恐慌等社会问题。加之部分媒体为了提高点击率、阅读率和收视率,信息往往偏向商业化、娱乐化、低俗化。这种复杂的媒介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必然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

三.对策研究

1.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要意识到信息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在人—媒关系中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要学会在媒介语境下生存,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要意识到使用信息资源是为了帮助自身更好、更方便地学习和生活,而不是被其主宰和奴役。在汲取信息营养的同时,应自觉遵守媒体伦理,有意识地建立信息批判反应模式,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醒觉能力。对信息不盲从,不依赖,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在制度上、经费上给予支持,保证实施的稳定性。除了开设专业课之外,还可以在其他学科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充分鼓励大学生利用校内外媒介资源,亲自参与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和发布过程,了解信息创造、传播和管理的每一环节。还可以为学生开设校园论坛、微博等,为他们提供运用媒介施展才能的机会。通过多样化的媒介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自律对于缺乏强有力他律的网络来说,其意义尤显突出。在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时,必须加强以“慎独”为核心内容的传统道德教育,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养成网络生活的自律品质,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同时,教育者要特别重视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日常行为训练,增强自觉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自律品质,帮助他们主动承担相应的网络道德责任。

(作者介绍:何澜,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