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税前利润的影响比较

2016-05-14王国玉

商情 2016年5期

王国玉

【摘要】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同属企业成本的核算方法,本文拟从二者的理论依据出发,对二者计算利润的过程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比较结果总结分析出两种方法税前利润差异的变动规律。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税前利润

一、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计算过程比较

(一)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计算过程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税前利润=销售毛利总额—期间成本总额(期间成本总额包括变动的、固定的销售及管理费用)

(二)变成本法的税前利润计算过程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包括本期已售产品的变动制造成本和变动的销售及管理费用)

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包括固定的制造费用和固定的销售及管理费用)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计算税前利润时,会受到企业的产量和销量变化的影响,下面举例分析两种利润计算:

例1:产量稳定,销量变动的情况

产量稳定,表明如各年固定制造费用总额不变,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也相等,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就不变。销量变动意味期初、期末产成品库存存货不同。

假设某企业生产某产品2012年至2014年的产量为5000件,三年销量分别为4000件、5000件、6000件,单价40元。成本资料如下:制造成本: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制造费用50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3元,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10000元。

例2:销量稳定,产量变动的情况

如果销售单价不变,销售稳定就表明企业各年销售收入相同。若各年制造费用总额相同,产量变动则表明完全成本法下各年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同,单位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也不同。

假设上一企业,2012—2014年某产品产量分别为6000、5000件、4000件,每年销量均为5000件,单价为40元。其他成本不变。

二、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计算结果比较

比较例1的结果,发现:

(一)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变动成本法所得利润<完全成本法所得利润。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没有完全被销售收入扣除,而是形成期末存货价值并随存货结转至下周期。

(二)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两种方法所得利润相等。如2013年,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均为25000元。原因是此时两种计算方法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总额相等,不存在部分固定制造费用没有被销售收入扣除,形成期末存货价值的问题。

(三)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完全成本法利润<变动成本法利润,因为完全成本法下,当期销售成本中不仅包含当期固定资产制造费用,还包括期初存货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如例1中,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额10000元,为本期销售期初存货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比较例2的结果,发现:

(一)变动成本法下,不论产量和存货有无变动,只要销量相同,各年利润就相等。原因是与销售收入相同,单价和变动成本不变,各年利润就不变。

(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与产量有关,如例2中各年产量不同,利润也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与销量有关,如例2中各年产量不同,但销量相同,利润相同。

三、结语

两种方法所得利润差异根源于二者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水平的差异。其变动规律为:期末存货固定制造成本=期初存货固定制造成本,两种方法所得利润相等;期末存货固定制造成本>期初存货固定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所得利润>变动成本法所得利润;期末存货固定制造成本<期初存货固定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所得利润<变动成本法所得利润。

参考文献:

[1]孙茂竹,等.管理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