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

2016-05-14祁婷

商情 2016年5期
关键词:区域性金融中心

祁婷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区域性金融中心空间辐射功能的增强问题。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阐述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展开了研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性 金融中心 空间辐射能力

通过集中金融市场和行业资源,区域性金融中心能够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使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加快。所以,区域性金融中心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成为了不少城市的建设发展目标。但是,想要利用金融中心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要了解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的大小,从而更好的达成发展地区金融业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展开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分布情况

从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分布上来看,中国金融中心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了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的特点,在地理分布上出现了群聚现象。具体来讲,就是中国区域金融中心主要分布在中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长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西三角经济圈都属于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并且这些地区的中心城市有着活跃的经济,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溢出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此外,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与城市圈中心存在着相互耦合的现象,与目前国内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保持一致[1]。因此,在分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时,可以重点研究金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心城市。

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

(一)研究模型

近几年来,国家将金融资源当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先后在多个地区建设了金融中心。比如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就已经在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金融中心,并在区域内对其他城市起到较强的空间辐射带动作用。其中,以长三角地区的研究较早引入了地理学空间研究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作为本文研究的参考依据。考虑到现代城市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资源互通关系,在研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时,可以利用体现空间相互作用的威尔逊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资源连通性、区域规模和距离衰减性等多种问题进行考量,并且反映金融中心在空间上所处的地位。如下式(1)所示,可以利用该模型描述距离为rjk的区域j与区域k之间的相互作用。式中,Aj、Bk为距离衰减系数,Oj、Dk为区域资源总量,Tjk为一个区域从另一个区域获取的资源,β为空间阻尼系数,可以进行区域作用力衰减情况的反映。

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简化。具体来讲,就是在忽略区域差异的条件下,将Aj、Bk当成是常数,并将二者的乘积当成是归一化因子设为1,从而得到下式(2)。式中,θ代表着阀值。在城市对外资源辐射能力低于这个值时,可以认为该区域对此范围以外的区域没有辐射作用[2]。而通过对式(2)两边取对数,将能得到求取城市k的资源辐射范围r的公式(3)。此外,需要利用公式 求取式中的空间阻尼系数β。其中,tmax为区域内具有金融辐射能力的城市数量,T为区域内城市数量,D为区域内城市平均行政土地面积。

(二)研究指标

从国外研究来看,金融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的空间辐射效应在不同环境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来看,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功能是通过几个方面实现的,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设立金融分支机构、发展金融市场、为区域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和构件金融监管体系。而在进行这些因素的量化分析时,可以根据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将其设立为四个一级指标,即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相较于国外权威性指标,该指标更适用于进行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研究。而相较于国内单个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也更具有权威性。在具体的指标体系中,除了四个一级指标,各指标下还设立有若干个二级指标。比如在金融产业绩效下,设有金融深度、金融宽带、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从业人员四个二级指标;在金融市场规模下,设有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等七个二级指标。从国内来看,上海、北京和深圳是全国性金融中心,其金融中心指数位列前三[3]。而上海具有强大的金融竞争力,并且对周边金融资源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

(三)研究结果

在研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时,可以利用金融中心指数求取金融中心周围区域从中心城市吸引的金融资源比例,然后求取金融中心的衰减因子。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公式(2)求取各金融中心城市的空间辐射能力。而分析公式本身可以发现,金融中心的经济能量必将随着距离衰减而衰减。根据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可知,国内具有一定区域金融中心实力的城市的金融中心指数均在10以上,具有着较为明显的空间辐射能力。将阀值设定为10,并且将城市的金融辐射衰减因子设为0.005,然后求取长江三角地区主要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可知,上海、苏州、杭州和南京的金融辐射半径分别能够达到483.98公里、227.31公里、166.06公里和196.72公里。所以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各城市的金融辐射区域相互重叠,从而形成了一个各金融中心紧密联系的网络[4]。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区域城市的金融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了各个城市相互依托的梯度化发展格局。其中,上海是该区域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时也是该区域的金融中心,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除了上海以外,杭州、苏州和南京等城市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结构下,几个城市辐射圈相互叠加,从而使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继而使金融资源产生了频繁互动。而相较于其他中小城市,苏州和杭州等省市凭借临近上海的地理优势,最大程度的接受了上海的辐射带动,从而使个城市与上海之间的联系强度变化符合了空间距离衰减规律[5]。因此,其他城市想要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应该加强与上海的金融合作与联系。此外,由于上海这一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功能较大,其金融辐射半径覆盖了长三角地区的大多说明,因此可以认为上海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功能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资源。

三、结论

总而言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会受到自身经济规模、金融环境、金融产业绩效和金融机构实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相邻地区间的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大小并不相同。所以,政府想要进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还要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和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相应的政策平台的打造,继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戴淑庚,曾维翰.“海西区”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和发展策略[J].区域金融研究,2012,11.

[2]陈莹,李心丹.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3,03.

[3]成春林,华桂宏.徐州的金融辐射:能力与路径——兼论推进徐州金融集聚区建设[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4]钱明辉,胡日东.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能力的研究[J].经济地理,2013,04.

[5]党淼.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下济南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策略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4,10.

猜你喜欢

区域性金融中心
非洲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区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物流战略方案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