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急诊治疗及护理

2016-05-14李丹妮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诊治疗室上性阵发性

李丹妮

【摘要】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非药物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药物治疗及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及优质护理后,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称PSVT,是一种阵发性较强的心律失常疾病,也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势十分凶险,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急诊治疗及护理中分别采用科学药物治疗及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为38—75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情标准。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非药物治疗形式的急诊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颈动脉窦按摩、乏氏动作法、冰水刺激法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科学药物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①将剂量5mg的异博定加入剂量20ml、浓度10%的葡萄糖溶液中,经患者静脉注射入体内,若患者病情未出现好转现象则在第一次注射20min之后再次注射,具体药量与第一次注射时相同;②将剂量70mg的普罗帕酮加入剂量20ml、浓度10%的葡萄糖溶液中,经由患者静脉缓慢注射入体内,若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则需要在20min后接受第二次注射,注射剂量与第一次相同;③若患者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后病情仍无好转,可每日服用3次乙胺碘呋酮,每次服用0.2g[2]。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质的护理模式,主要方法为健康宣教、病情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 用药护理

患者在每次用药之前,护理人员均会利用心电图来确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氧气输送、心电监护等,并为患者准备抢救类药物、除颤器等,在注射时确保注射速度缓慢。

1.2.2.2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会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在患者用药之后及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异常等问题,若患者出现心律异常,护理人员需要将心律异常的频率详细记录下来。若患者在用药之后出现头部眩晕、出汗不止、血压下降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让患者服用药物。

1.2.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会不断安慰患者,让患者放松紧张的心理情绪,并且向患者详细解释护理工作及治疗工作的重点内容。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并用治疗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信心,还要满足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具体效果,效果可分为无效、有效及显效,总有效为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由上表可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较少,有效例数与显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25<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例数为47例,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39例有效例数,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4%,观察组患者护理无效例数仅为3例,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X2值为5.3156,P=0.02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脏类疾病之一,该病的一般预后相对较好,多由基础类心脏疾病引发,发病诱因主要为感染。此外,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等也会引发该病,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出现心理衰竭、休克甚至死亡[3]。因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方法相对较多,临床常见的急诊治疗方法有颈动脉窦按摩、冰水刺激法、药物治疗等。但是,很多医生将这些方法分离使用,临床治疗效果不够好。我院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治疗中将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效果较好,这一点可以从本研究中第一个结果看出。

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目前以常规护理为主,我院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方式,从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新型的优质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向患者家属进行了宣教,让家属正确理解护理工作。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护理效果较好,护理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4%,且护理无效例数相对较少,这一点可从本研究中第二个结果中看出。

结语: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优质护理,不仅可以避免患者致残、致死,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有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刘艳堂,马莉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5):138-139.

[2]董志钧.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112+114.

[3]柳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3):148-150.

猜你喜欢

急诊治疗室上性阵发性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急诊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用于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