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28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016-05-14雷金霞
雷金霞
【摘要】目的加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维持绝对卧床,注意各引流管的管理及防治感染。结果本组除1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术后发热经积极抗炎好转外,其余25例均恢复顺利。结论术后加强体位管理及引流管的管理,注意及早发现并积极控制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 ;并发症;观察;护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改变了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切口小、患者痛苦少、治疗彻底等优点[2],易为病人接受。本科2010年1—10月采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2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8~48岁,平均32岁。结石大小为(2.1cm×1.5cm)~(3.9cm×6.1cm)。合并血尿3例,尿路感染1例。均在全麻下行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及导尿管。
2结果
本组1例术后肾脏出血,经夹闭肾造瘘管,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好转。2例出现高热,经更换抗生素,降温对症治疗好转,其余25例恢复均顺利。
3术后护理
3.1体位均采用绝对卧床体位72h,此种体位可减少肾脏创口的出血,如患者肾造瘘管引流尿液颜色较深,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3.2监测生命体征及局部体征监测患者的体位、脉搏、血压,注意患者腰腹部有无肿胀,肾造瘘管及尿管引出尿液颜色的变化。
3.3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3.3.1肾造瘘管护理术后留置造瘘管3~4天,以达到止血目的[1]。(1)防止肾造瘘管脱落,妥善固定各条引流管,引流袋位置不得高于床平面,活动时不得高于造瘘口平面,防止管腔受压或引流液逆流。(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记录。由于手术肾脏多有创伤,术后肾造瘘管会引流出不同程度的血性液体,应向患者解释发生的原因,以消除其顾虑。(3)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至引流液颜色转清后再逐渐开始活动,本组1例术后肾造瘘管引出液色鲜红,经夹闭肾造瘘管24h后颜色转清。若活动后转为鲜红色液体,则应继续卧床休息。(4)肾造瘘管一般留置3~5天,等尿液颜色逐渐转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可夹闭24~48h,如无不适即可拔除肾造瘘管。(5)保持肾造瘘口敷料干燥清洁,发现敷料渗湿立即更换。拔除肾造瘘管后造瘘口若渗液较多,嘱患者健侧卧位,通知医生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堵塞造瘘口。
3.3.2留置双“J”管的护理气压弹道碎石术后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或损伤,留置双“J”管不但能起到引流、支撑作用,小结石还可沿双“J”管下滑,有助于结石排出。患者改变体位或活动时,必须动作慢、轻,以免“双J管”刺激输尿管黏膜发生出血(表现为小便可见血尿)。另外,置“双J管”后,患者由于膀胱输尿管抗反流的机制消失,尿液容易随着膀胱与输尿管、肾盂的压力差反流,导致逆行感染,故术后患者要尽早取半坐卧位。
3.3.3留置尿管的护理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尿管,每日须对尿道口进行护理,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其余按尿管的常规进行护理。
3.4感染的防治(1)应用敏感的抗生素;(2)嘱患者多饮水;(3)保持肾内低压状态,保持留置尿管及肾造瘘管的通畅,导尿管堵塞时予以膀胱冲洗,肾造瘘管堵塞时予低压冲洗;(4)防止倒流,指导患者引流管的自我护理方法。本组1例术后感染,患者高热、腰部疼痛,经抗炎治疗后缓解。4讨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联合碎石清石术安全、快捷、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3],但术后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术后绝对卧床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体征,做好肾造瘘管和导尿管护理及早期发现并积极控制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唐俊梅,热依勒.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护理配合.中国医学创新,2009,6(8):22.
[2]杨登科,陈书奎,胡伟,等.结石体表投影定位法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实用医药杂志,2008,(6):86.
[3]谢栋栋,丁德茂,陈磊,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联合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徽医学,2010,12:1452-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