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创意读写课:以问成书

2016-05-14高子阳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天问范文文章

高子阳

《写我人生诗》是塞琪·科恩的作品,这本书也是美国硕士作家培养教材之一。塞琪在这本书中说:“诗的写作只能来自对诗的阅读,唯有阅读才能使写作的泉眼永远活泼新鲜,舍此别无他途。”其实所有文章的写作,都应该来自于相关的文章、书籍的阅读。

美国教育家魏姬·厄克特在其著作《教会学生写作》中说:“读得越多,写得越好!”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阅读和阅读教学中,写作和写作教学经常被忽略。在阅读和在写作时,人脑功能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人在写作时,也就是在阅读。作者以读者理解的方式阅读自己的文字;而读者阅读时也是以作者的方式理解文章,参与作者的思路,对作者在文章中的安排做出推测。所以,爱读书的人往往也是好作家,而自信的作家往往阅读广泛。而作家写作也都使用范文,因为范文是作者最好的朋友。使用范文就是“文字借贷”,专业作家使用自己写的范文,因为这些范文显示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形式和创造性思想。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可以减少写作的神秘感;再将其与自己的写作技巧相比较,促进对写作技能的内化。学生的写作技能只有得到内化才能用于未来的写作之中。

面对那么多读与写关系的论述,我开始了儿童创意写作课的尝试。最近几年,我陆续上过多类型的创意读写,陆续整理,以飨读者。

一、玩—— 一个简单游戏

师:同学们好!你知道“门萨”吗?

(没有学生举手)

师:门萨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名称,这里的成员智商都140以上。下面我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这个谜语有点难,能考验大家的智商。你聪明不聪明,智商高不高,一下子就知道。

师:不要笑,我说的是真话。准备好了吗?

(我将正面对着全体学生变为侧身对着学生,然后用手指从鼻尖往头上走,然后从头顶滑到脊梁。)

师(边做动作边问学生):这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齐答):问号!

师:我们班学生智商真是高!一下子说出了答案。

(生大笑)

师:同学们,这个谜语可不是我的发明,你觉得这个谜语简单吗?

生:太简单了!

师:我不觉得简单,因为许多非常聪明的人没有这个发现,你们发现了吗?

生:没有!

师:你的爸妈及你认识的人发现了吗?

生:没有!

师:这个谜语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的!

生:真的?

师:当然了,这位获奖者还是我们中国的,是苏州人,他是(点击课件)——李政道教授。

有一次,李教授回国,在苏州大学给学生做讲座。讲座前就让大学生猜了这个谜语,大学生全都猜出来了。李教授接着对大学生说:“人是由问号组成的,如果你听了我的课,连一个问题都没有产生,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师:我们一起读李政道教授的这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是真正的人吗?

生(笑着喊道):是!我们都是真正的人!

师:看来大家都会提问题,真好!(板书:人 提问题)

二、写—— 一篇特别文章

师:既然大家都是真正的人,都会提问题,接下来请大家写一篇与问题有关的作文。(我一边说,一边发作文纸)这次写作主题非常简单,请大家在这张纸上最少写十个问题,想写什么问题都可以。时间是十分钟。

(学生快速写起来,老师巡视。)

(学生们前四五个问题写得非常快,后面的问题越来越慢,因为他们在思考,边思边写,想把问题写得不一样。)

(有的学生十个问题全写关于自己的;有的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天为什么有时非常蓝;有的问自己是从哪里来,自己的爸爸为什么喜欢抽烟,妈妈为什么总是那么忙……)

师:十分钟到了,请大家放下笔。

(生将笔放到盒子里,把作文纸放正)

师:你们觉得这是作文吗?

生(纷纷摇头):这哪是作文呀?

师:以前从来没有写过?

生(齐):是!

师:那作文该是什么样子?

生:有头有尾。这十个问题,没头没尾。

生:有一个中心,这十个问题没有中心。

生:考试要是这样写作文,那就惨了!

师:估计老师只能可怜大家,给个可怜分了!

师:那这不是作文又是什么呢?

(学生们思考,都说不出。)

师:这的确不像平时所写的作文,这也是同学们从来都没有写过的。这到底是不是作文?我想读一本书给大家听。

三、读—— 一本经典童书

师:《第一次提问》,这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长田弘、画家伊势英子共同创作的绘本。接下来,我大声读这本书给大家听。听书,给大家提三个要求:一是认真倾听;二是边听边思考也可以回答;三是听完后给老师鼓掌。

(生齐声鼓掌)

师:还没读大家就鼓掌了,好,开始阅读。

师(读):今天,你仰望星空了吗?

生:我仰望了。

师(读):天空,是很远很远,还是近在眼前?

云,看起来像什么?

风,又是怎样的味道?

生:香香的味道。

师:为什么?

生:我上学时经过一家蛋糕店,蛋糕店的香味飘出来,所以风是香香的味道。

师(读):你觉得,美好的一天,是怎样的一天?

师(读):“谢谢”这样的话语,今天你是否说过?

生:没有。

师:今天放学回家别忘记说。

生:谢谢妈妈。

师(读):窗外,路边,是什么映入你的眼帘?

挂满雨滴的蜘蛛网,你可曾看见?

走过橡树,走过榉树,你是否曾停下脚步?

街边的树木,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你可曾想过,把它们当作朋友?

你最近一次凝望河川,是什么时候?

最近一次坐在沙石上,坐在草地上,又是哪一天?

“真美啊!”是什么,让你情不自禁发出赞叹?

你能说出,最喜爱的七种花吗?

在你心目中,谁,可以被称为“我们”?

生:我们一家人!一家人可以称为“我们”。

生:我们是一个班的!一个班级里的人可以称为我们!

师(读):黎明,你可曾听到鸟儿的声声啼叫?

暮色中,你是否曾向着西方的天空祈祷?

生:没有祈祷。

师:你应该祈祷明天的作业能够少一点。

(学生们笑了)

师(读):你喜欢几岁时的自己?

生:3岁的自己。

生:5岁的自己。

师:难道你们讨厌20岁、30岁、100岁时的自己?

(学生们笑)

师:我们应该喜欢——

生(齐):所有时候的自己。

师(读):今后的岁月,你能否越来越好?

生:肯定会越来越好。

师(读):“世界”一词,在你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风景?

此时此地,侧耳倾听,你听到了什么?

沉默,是怎样一种声音?

紧紧闭上双眼,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与回答,此刻的你,需要的是哪一个?

那些必须做的事,你心中是否有了决定?

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你认为,人生的素材是什么?

对于你自己,对于那些你不认识的人,和不认识你的人,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在这个轻视语言的时代,你还会相信语言吗?

师:这本书读完了。

(学生们给我掌声,我鞠躬感谢。)

四、说—— 一段读思对话

师:听完这本书,你觉得这本书与你以前读过的书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本书全部由问题组成。

生:问题都没有答案。

师:听的过程中,有人数这本书有多少个问题吗?

生:二十多个吧!

师:我要的是具体数据。

(生齐摇头)

师:我不怪大家,是我没有让大家边听边数。这本书由30个问题组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书吗?

生(齐):是!

师:那这30个问题放在一起,算不算文章呢?

生(齐):算!

师:那你们刚才写的那10个问题算不算文章?

生(齐):算!

师:大家写的都是文章,千万不要把平时写的称为文章,而不把今天写的当成文章,文章的形式有很多。

(学生们点点头)

师:你们写的文章与这本书有什么不同?

生:这本书的问题比我写的多。

生:这本书的问题比我写的有诗意。

师:“诗意”一词说得好,大家鼓掌!

(生鼓掌)

师:你能把自己写的问题变得有诗意吗?

生:可以!

师:等会儿我们让自己的文章也变得有诗意。还有哪些不同?

生:这本书的问题写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也是被我们忽略的事物,我们写的东西好多是大的、空的,甚至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掌声自动响起)

师:继续说。

(学生思考,没人再举手)

师:看看自己用第几人称写的?想想这本书用第几人称写的?

生:我用第一人称写的,这本书用第二人称写的。

师:你能把自己的问题改成第二人称的吗?

生:能!

师:等一会儿改。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问题“在这个轻视语言的时代,你还会相信语言吗?”你知道什么是轻视语言的时代?

生:我觉得就是不想说话的时代。

师:有意思!大家都发短信,不想说话,真是轻视语言。

生:我觉得轻视语言的时代,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看不起语言文字,喜欢读一些漫画。

师:真会动脑!我读这本书,发现这个词难以理解,上网查,网上也没有答案,字词典中也没有答案。听了大家的回答,我豁然开朗。大家可以继续说。

(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知道一些网络用语吗?

生:且行且珍惜!

(全班都笑了)

师:这个你都知道了。

生:也是蛮拼的!

生:有钱就这么任性!

生:不作死不会死。

师: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语言,这些语言你相信吗?

生:轻视也有小看的意思,这些用语不可轻视,我相信这些语言。

(掌声响起)

师:轻视语言的时代,可能还有一种意思。自从有了智能手机、QQ、博客、微博、BBS以来,大家都可以写很多很多东西,好像用于说话的时间少了。而这本书的问题都是提问,都是直接口头回答就行了。读这本书,大家发现了简单的提问也会有诗性的语言,请同学如作者一样说起来,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有诗的味道。

师:我们提的问题,是用手写出来的。请大家想一想,这本书对自己所写的问题有什么帮助?

生:我提的十个问题太简单了,我可以继续多写。

师:你得到这一帮助,好!所有的同学都应该接受这种帮助!

生:我只写问题,没有想到画画。

师:这不是你的错,这是我故意没有提这个要求。你们所提任何一个问题,都能画出来。你们都具备这种能力!

五、改—— 一处立即变美

师:刚才同学说了《第一次提问》这本书很诗意,我也说了作者用第二人称写的。下面请大家拿出两三个问题改一改。看看难不难?

生:不难!

(生改,我巡视,发现他们在极短的时间改得很好。)

六、讲—— 一段精彩导引

师:这种修改大家都会了,课后请大家继续修改。同学们,请放下手中的笔,我想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读过很多书,一本全由没有答案的问题组成的书,是不是第一次读到?

(同学们点点头)

师:你们觉得这本书是原创的吗?

生:是原创的。

师:真的吗?

(一些学生不作声了。我看得出他们在思考。)

师:如果从绘本的角度看,这本书的确是日本独有的,是了不起的创造,是原创的著作。而全用问题写文章,中国才是全世界最早的。

(学生们用惊讶的眼睛看着我)

师(点击课件,出现“天问”两字):你们知道《天问》吗?

师: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读——

《天问》是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373句,1560字。该作品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天问》中的几个问题: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译: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译: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冥昭瞢(méng)闇 (àn ,通“暗”),谁能极之?(译: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译: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译: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

师:请同学们回家上网读读这首长诗,网上都有译文。

(学生们点着头)

师:我没有与长田弘联系,我猜这位作家可能受到屈原这首诗的影响,才创作了《第一次提问》,因为日本许多作家非常喜欢我们中国的古代经典。

你们觉得呢?你觉得我国的《天问》与日本的《第一次提问》有关系吗?

(学生们居然都点头认可)

师:同学们早就背过许多古诗词,只背是不够的。如果能像长田弘那样,读了,想了,反复地思考了,创作出新的东西,这样的读背才最有意义。

日本的许多创造,源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比如,他们特别喜欢用毛笔写字。用毛笔把字写好,肯定不容易,所以他们拼命练。做什么事都要精细,不精细什么都做不好。

到初中,大家肯定会学一篇课文叫——《桃花源记》,日本人根据这篇文章创作了一本国画书叫《桃花源的故事》,真是绝妙。

作为中国人,在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好。我们多少古书躺在那里,却没有人用创新的思维去阅读她。

七、书—— 一个回家作业

师:屈原创作的《天问》,173个问题,没有画图,这是了不起的原创作品。而长田弘的30个问题与《天问》中的问题也不一样,而且他比屈原多了一种创造,那就是每个问题都绘了一幅画,所以说长田弘的《第一次提问》也是原创,不能说是抄袭屈原的。

师:这节课没有让大家展示修改后的那几个问题,因为同学们所写我都看过。我觉得你们可以放弃这些问题,重新去写,写出更有创意的问题。请大家尽可能多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为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画图,这样就把自己的问题与画变成原创之书了。想不想做这本好玩的书?

(学生们点头)

师:这就是接下来你们这段时间的作业。

(学生们在下课铃声的陪伴下走出报告厅)

猜你喜欢

天问范文文章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学滑板的启示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