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生成别样精彩

2016-05-14戴秋飚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挑刺习作作文

戴秋飚

学校集体教研活动安排本教研组一节习作讲评公开课。

教研活动时,组长刚传达完精神,大家的眼光齐刷刷地射向了我。我顿觉浑身一凉,估计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又将由我来啃。果不其然,众口一词,连推脱的机会都不给,理由更是冠冕堂皇:“谁让你是江阴市级‘三手教师呢?你不上谁上?”“全年级就数你班作文最好,都发表那么多学生习作了!”……

话说到这份上,作为分管年级的中层行政,似乎更没推脱的理由了,哪怕硬着头皮也得上!

可任务接下来容易,做起来难。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作业,是老师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教20多年,我从未上过习作讲评的公开课。虽然外出偶尔听过一两节,但真正付诸实践,却还是让我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说句心里话,平时每到习作讲评课,我就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读读好的习作,然后找出一篇不好的让学生修改。从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好好地钻研,更没有针对学生习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指导,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有困难找“度娘”!于是,我找来了习作讲评课的几位名家名篇,进行深入解读。一读之下,顿觉茅塞顿开;细细琢磨,更是醍醐灌顶。

看了管建刚老师的习作讲评课实录后,他的精彩课堂让我震惊,原来习作讲评课可以这样上。他先从表扬有创意的题目开始,接着是有创意的好句,写得灵动的句子,带有节奏感的语段,真实、有现代气息的语段,细化动作的段落,管老师都一一表扬了。中间还让学生练习修改句子。下一个环节重点讲语言描写。一堂课下来,管老师为学生们解决了“不读病”“跑跑病”“哑巴病”。在表扬和鼓励中不知不觉就教给了学生修改的技巧。真是绝妙的一堂习作讲评课!

对于习作讲评,张祖庆老师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儿童,需要的不是老师在技术上过多的指导与帮助,而是像瓦斯蒂的老师那样,通过巧妙的方法,消解对习作的恐惧,为孩子体验习作快乐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孩子觉得自己的内心藏着一颗写作的种子,让每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写作天才。这才是每一个老师最应该做的事。

他还告诉我们,讲评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并不是排斥“规范、修改、提高”。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孩子们一颗好吃的甜甜的糖,在他们回味甘甜的时候,温柔地提出“美中不足”,并给予他们“锦上添花”的锦囊。

说得多好!回想自己的写作经历,没有哪个网友或者大虾教我随笔要怎么写,课评要怎么写,案例要怎么写,甚至,我在博客上所写的那些文字,有不少的错别字和句子不通的,没有谁那么细心地指出哪句话不通,哪个词语用得不妥帖。恰恰相反,网友们不遗余力的赞美和跟帖,让我感受到了文字和思想被人关注的快乐,于是,这一次写作的成功体验,点燃了下一次写作的激情。就这样,一篇接着一篇,我的随笔越写越多,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试想,假如我发表在网络上的这些文字,遇上一个严苛的师傅,对我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精心解剖,并让我逐一修改的话。也许写不了几篇,我就会偃旗息鼓。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真是不错!至少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于是,我将习作讲评课的题目定为《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是借鉴了管建刚和张祖庆两位名师的教学理念,联系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而制定。我的指导思想是:本课的教学中有三分之二时间,用来赞美学生,让习作讲评课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

用张祖庆老师的话来讲:“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排骨缝里找肉丝,一旦找到肉丝就要把它变成排骨。学生的习作信心就是建立在教师、同学以及家长们赏识的眼睛里。”

带着这样的理念,我戴上放大镜,在众多习作中寻找闪光点,拼命将“肉丝”变成“排骨”。

“众里寻他千百度,妙句就在挑挑拣拣处。”因为欣赏,我摒弃了挑剔;因为欣赏,我放低了身段;因为欣赏,我充满了愉悦……眼前的篇篇习作似乎变得格外可爱,仿佛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一个多星期的埋头苦干,让我惊奇地发现,随手打印保存在电脑上的妙词佳句竟然已达近万字,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哈哈,这么多的“糖衣炮弹”,看我不把这帮“臭小子”们轰个头晕脑涨!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师生隆重登场。面对全校语文老师的“考核”,我胸有成竹,气定神闲;孩子们也是倍感新鲜,跃跃欲试,一扫平日拘谨的模样。于是,我开始踏上了“欣赏之旅”。

心理学家威廉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的能力尚未完善,他们对自我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或借助他人的评价或态度来进行判断的。教师的欣赏,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后的满足与愉悦感,包括感受成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从而激发起更强劲的内驱力,保持持久不竭的学习动力,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需要。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充分打磨学生作文中的闪光之处,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应成为教师撒播光辉的“光源”。

因此,习作讲评课,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法,放大学生习作亮点,并将亮点转化为学生的习作智慧,加以推广。标题、句子、词语、段落、结构……都可以成为放大亮点的内容。

事实上,本堂课的教学,我充分将“欣赏”发挥到了极致,真正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对学生的赞美。

你看,“靓题展示”板块,《“小吃货”表妹》《“暴力狂”》《“富”班长》《“武林”高手》《“天使”or“魔鬼”》……当一个个“靓题”集中展示的时候,师生眼前一亮,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兴奋得睁大了双眼。当我将每个“靓题”的作者大名公布于众时,不用我提醒,全班孩子都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

让每一个学生因为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信心并跃跃欲试地准备写下一篇作文,这应该成为作文讲评课成败与否的重要标识。

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成为“明星”的梦想。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地制造机会,让孩子们的明星梦得以实现。

因此,在“妙语连珠”“凤头豹尾”板块,所选句子均来自学生作文,通过赏读放大,让小作者听到朗读他的句子和名字,享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自信和光荣。我注意到,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小脸蛋上洋溢着兴奋、羡慕与激动,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融洽与热烈。我想,这样的讲评课,一定会使孩子们对作文产生好感。

即便是在“我来挑刺”板块,我也是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来“挑刺”,而不是为了挑刺而“挑刺”……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仍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听课老师也是意犹未尽。

课后反思,感觉较为成功,也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虽无大师们的精彩演绎,更达不到大师们的课堂效果,但我分明看到孩子们“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嘴直张”,足矣。

欣赏,是温暖灵魂的力量。哲学家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类的本质就是殷切地渴望被肯定。”语文教师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的欣赏,用你们的慧眼去识别作文王国中的“千里马“吧!

猜你喜欢

挑刺习作作文
挑刺儿
马英九勘灾遭绿营“挑刺”
习作展示
欢迎来“挑刺”
人大代表挑刺是“技术”而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