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儿童的视角进行低段写话指导

2016-05-14叶椰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仙子精灵绘本

叶椰

写话,是作文的启蒙阶段。低段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写话教学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理想如此丰满,现实却又如此骨感。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写话兴趣不浓,写话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缺乏有效的写话指导策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成了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我校语文教师团队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身边的动物》为例,进行了一次写话教学研讨,试图寻找低段写话教学的金钥匙。

第一次尝试

教学设想:前测先行,定能保驾护航

我们在二年级里做了前测。在完全没有进行教学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里完成一段话:介绍一种熟悉的小动物,把小动物外形说清楚。

收上来的45份写话中,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跃然纸上:整体上看,学生作文表达直白,语言不生动;能有条理、有顺序介绍动物外形的只有7人,占15.6%;能抓住特点介绍的只有5人,占11%;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句号的有32人,占71%;能运用正确运用感叹号的有8人,占17.8%。

根据前测,在了解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把动物的外形介绍清楚。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准备了两个版本的小兔子描写,一个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写的,一个是顺序混乱的,用“对比—发现—尝试—修改”的流程来建构整个写话指导,具体目标制定如下:

1.在两段文字对比中,学会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并介绍动物的样子。

2.在两段文字对比中,学会比较具体地写出动物外形上一两处特别的地方。

3.在图片欣赏中,产生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兴趣以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有了这次前测的摸底,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定位非常满意,认为不仅符合课标要求,而且是从学情中来,相信我们的课堂把握会非常到位。

课堂呈现:沉闷无趣,如遇礁石冰山

导入新课时,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聊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气氛热烈。当教师出示两段文字的对比,霎时让课堂沉寂下来,前面的兴趣盎然与后面的索然无味,形成强烈对比,此后的课堂,就陷入了怪圈: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

教后反思:远离儿童,偏重知识传授

我们从前测中准确定位学生缺的是什么,需要学的是什么,设想从“备”学生中,了解、研究学生的“前在”和“潜在”。可为什么兴冲冲地去上课,却灰溜溜地下课?问题出在哪儿?细看我们的教学方法“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来落实“有序”的知识点,方式的单一与枯燥并不符合低段学生的心智需求。《语文课程阶段目标解说》中提出: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的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纵观课堂,学生在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教师不断增加写作难度:要读两段相似又不同的段落,纯粹是“找茬”;要注意写作顺序,先写头,再写身子,最后写四肢和尾巴;要写得生动具体;还要注意字写得漂亮……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消耗殆尽。我们完全远离了儿童世界,并没有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如果“教”不能有效地为“学”服务,教与学双方在课堂上不能和谐协调,那么,“教”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教什么确定了,怎样教,如何能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去探索,产生写话的兴趣,成了接下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二次尝试

教学设想:游戏贯穿,定能生机盎然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希望写话能够更加充满童趣,让学生在开心的游戏中学会写小动物,于是我们调整了教学设计,用三个小游戏贯穿写话指导:

1.看谁说得最生动:介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

2.拼图游戏:聚焦小兔子,让学生观察后介绍小兔子,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用拼图搭建出小兔子的外形,引导观察的顺序:从头到身体到尾巴。

3.你说我猜: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不说出动物的名字,让同学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我们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按顺序介绍小动物,并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课堂呈现:热闹有余,指导流于形式

镜头一:拼图游戏

师:孩子们,刚刚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小白兔,老师按你们说的摆出来的,怎么就变成尾巴在头上、耳朵在背上的怪物呢?谁能帮助老师上来一边说一边摆?

(生上台一边摆拼图一边说)

生:我先摆小兔子的身体,再摆小兔子的眼睛、嘴巴,然后摆耳朵、腿和尾巴。

学生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样,按从头到尾的顺序摆放,老师只好强行拉回:“你如果先介绍小兔子的身体,那小兔子的身体不就摆在最上面了,那还是一只怪物呀。还有谁能上来摆一摆?”学生一脸茫然地回到了座位上。

镜头二:你说我猜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一人按顺序说说动物的样子,一人来猜。

生1:肚子上装有一个袋子,蹦起来老高……

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大声呼喊:“袋鼠!”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可是刚刚这位同学有没有按从头到尾的顺序来说呢?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2: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

同样一幕发生了,发言的学生还没说完,其他学生兴奋地大叫起来:“是大象!”

教后反思:偏离内容,只是一场游戏

美好的设想在课堂实践中遭遇尴尬。我们设计了拼图活动,旨在形象地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顺序的重要性。但是,在活动中学生关注的不是自己的观察顺序,而是如何拼出小兔子。拼的顺序和观察的顺序不是一回事,达不到我们预设的目标。我们的游戏设计并不符合学生对知识点的建构。在“你说我猜”环节,学生也可以不按顺序就能让别人猜出所说的动物,因为只要你抓住动物的某一特点,就能猜出来。我们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没有传递真正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一场游戏而已。

第三次尝试

教学设想:创编故事,量身打造绘本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心理原型,指的是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创编情境,使教学情境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确定以儿童视角指导学生写好“身边的小动物”这个教学方向后,我们写了一个绘本脚本,并请美术老师把这个绘本画出来:

丁丁向精灵仙子许愿:我想要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的尾巴短短的,眼睛红红的,身上长着白色的毛,四条腿,还有一对长长的耳朵。

精灵仙子魔法棒一挥,变出了一只头上长尾巴、耳朵在屁股上的小白兔。

丁丁连忙说:“我要的不是这样的怪物!”

精灵仙子说:“我不认识地球上的动物,就是按照你的要求变的!”

学生根据绘本的提示,再读丁丁的心愿,找到出错的原因,并重新许愿,看看能不能让精灵仙子变出可爱的小白兔。

教师提示:如果你还想变出其他可爱的小动物,可以试着把他们写出来,注意写的顺序,写正确、清楚,精灵仙子变出的小动物才会可爱。

课堂呈现:兴致勃勃,突显教学效果

当学生看到精灵仙子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当仙子挥动魔法棒时,全班兴奋地说“变!变!变!”;当一只怪物出现的时候,全班都惊呆了,纷纷在思考“为什么会变出一只这样的兔子”;当精灵仙子要大家重新许愿的时候,学生纷纷按照顺序写出小白兔的样子;当精灵仙子请大家在心愿卡上写出自己想要变出的动物时,大家开心地马上动笔,一只只可爱的动物跃然纸上。

通过课后收回的45张心愿卡分析,能按照顺序有条理地描述动物外形的38张,占84%;能抓住特点介绍的26张,占58%;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句号”的有34张,占75.6%;能运用“感叹号”的有21张,占46.7%。语言大部分也充满感情,基本能做到生动。

教后反思:儿童视角,提高写话兴趣

这次绘本创编的价值,不仅仅是创设一个情境,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课堂中所要传递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都融进了绘本故事中。以儿童的视角去讲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儿童对绘本有着出自本能、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些鲜艳的画面、诙谐的话语、有趣的形象,无不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直抵他们的心灵。我们把“按照顺序介绍小动物”这样冰冷的知识难点,融入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中,其创作的出发点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学生随着主角“丁丁”一起经历许愿的期待、变出怪物的吃惊、反思许愿中的错误、修正自己的愿望、变出可爱小白兔的欣喜……每一个细节都在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融入到写作的快乐中。学生自然能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正是由于“绘本创编”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开心愉悦中进行写话,让他们想表达、乐表达,所以我们的确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我们的思考

我们经常说,教师要用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什么是儿童的视角?我们认为就是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来观察、思考、判断、学习……儿童的发展不是在成人的世界里,而是在儿童自己的世界里。儿童又需要成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师用儿童视角观察儿童,理解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世界,并正确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经过这次磨课,我们对“儿童视角”在低段写话指导中的运用策略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一)用儿童视角确定写话教学内容

儿童写话的难点在哪里,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就本次教研活动《身边的动物》这个写话要求来说,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略有不同。例如:城市里的孩子身边的动物仅限于猫、狗、鸟等家养宠物,农村里的孩子见过的、熟悉的动物相对更多,因此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怎样选材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教学,而农村的孩子写作技巧方面需要做更多指导。教研活动初期,我们就开展了前测,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写作顺序的指导,从儿童视角看这次写作的教学内容,自然是要教会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好身边的小动物。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就应该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儿童的学习,才能在写话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用儿童视角确定写话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共进行了三个不同版本:

第一版——在文字的对比中发现写作顺序的重要;

第二版——在快乐的游戏中发现写作顺序的秘密;

第三版——在绘本的创编中学会按观察顺序写小动物。

第一个版本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冷静、理性,所以课堂氛围沉闷,虽然学生能很快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写作顺序,但是这样冰冷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丝毫没有学习的兴趣。第二版本的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但是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忽略本次学习的主题。第三个版本把写作顺序的发现与尝试融入到“绘本创编”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读绘本故事、发现写作顺序、创编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按照顺序观察、写作身边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与学习兴趣无痕地融合。所以,在日常的写话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动脑筋,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三)用儿童视角进行写话评点

学生的写话点评是提高学生写话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个条理清楚、指向明确的点评方向,能让学生在写话前明确应该怎么写,点评时明确写得好不好、好在哪儿。我们最初进行写话评点时,要求学生做到:①把字迹写工整;②描写动物时的顺序要得当;③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样冰冷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冷工具,衡量好差而已。从儿童的视角看,可不可以把写话点评也变得有童趣一些?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把学生的作文纸设计成心愿卡;把“身边的小动物”说成“向精灵仙子许愿,让精灵仙子变一只小动物陪伴你”。为了符合这样的交流氛围,我们把写话评价要求也变得更加童趣:

①把字迹写工整,精灵仙子才能看得更清楚;

②把顺序写清楚,精灵仙子才能看得更明白;

③把特点写得更具体,动物才能变得更可爱。

这些写话要求读起来,多么可爱生动,融入到课堂情境中,不再是冰冷的写话评价尺子,学生很乐意按照要求去写话,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变出漂亮的小动物来。写作真正成了一件有趣的事了!

猜你喜欢

仙子精灵绘本
冬精灵
绘本
绘本
绘本
欢舞的精灵们
归来吧!精灵(连载三)
仙子花园
仙子的房间
雨中仙子
俏美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