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诊断及意义
2016-05-14袁巍
袁巍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诊断及意义。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49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影像学资料,评估其损伤部位、损伤范围以及损伤程度。 结果 经MRI扫查发现,49例患者中共计98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一处骨折20例,二处骨折16例,三处骨折10例,四处骨折3例。按照损伤累及范围与损伤程度可将膝关节隐性骨折分为3种类型:隐性皮质下骨折、隐性骨皮质骨折、隐性骨软骨骨折。 结论 采用MRI扫查膝关节隐性骨折有利于准确诊断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可有效支持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膝关节创伤;隐性骨折;磁共振成像;诊断意义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2(b)-01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research the MRI diagnosis and significance of occult fracture knee joint. Methods 4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ccult fracture knee join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Jul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 imaging data of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jured part, injured rang and injured degre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MRI sca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98 occult fracture lesions in 49 cases of patients in total, among them, 20 cases were with one fracture, 16 cases were with two fractures, 10 cases were with three fractures and 3 cases were with four fractures, the occult fracture knee joi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injured range and injured degree, occult subcortical fracture, occult cortical bone fracture and occult bone cartilage fracture. Conclusion MRI scan of occult fracture knee joint is conducive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fracture type and fracture part and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determin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plans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with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Knee joint trauma; Occult fracture; 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临床常见创伤性损伤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并不少见,单纯采用X线作常规扫查通常无阳性结果,漏诊以及误诊率相对较高,导致治疗时机延误,引发不良后果,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磁共振成像(MRI)在目前已成为关节损伤诊断的一项最佳临床检查手段,该影像学技术对于软组织和骨骼分辨率较高,对于细微而异常的骨骼内部变化以及周围软组织外形变化可予以清晰显示[1]。该研究探讨2014年4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49例膝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的MRI诊断及意义,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49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入组病例均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疼痛并合并膝关节典型外伤史,伤前均无异常临床症状表现。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2.5±4.8)岁;外伤至磁共振成像检查时间间隔最短为1 d,最长为3周,平均时间间隔为(6.7±1.4)d。
1.2 方法
检测仪器为联影公司提供的1.5T超导型MR仪,配置膝关节专用表面线圈,对伤处分别行横断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SE)序列,TR与TE值分别为550 ms、16 ms;T2WI(FFE)序列,TR与TE值分别设定为542 ms、20 ms;矢状面STIR(TSE)序列,TR与TE值分别设定为1550 ms、15 ms,TI为155 ms,层厚以及层间距分别为4 mm、0.4~0.5 mm,FOV设定为180~200 cm,NSA=2~4;矢状位扫描与前交叉韧带走行平行。冠状位常规采用准T2,层厚4 mm,层距0.5 mm;冠状位扫描方向与股骨内外髁后缘连线平行。
1.3 诊断标准
(1)CT或X线常规扫查结果无明确骨折线;(2)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合并慢性繁复损伤史或者急性创伤史;(3)MRI图像示T1WI髓腔内和骨皮质内可见线状、片状低信号影,边界模糊;T2W1为高信号或者线状低信号周围高信号;STIR表现为片状高信号[2-3]。
2 结果
2.1 骨折部位与其他损伤情况
经MRI扫查发现,入组49例患者中共计98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一处骨折20例,二处骨折16例,三处骨折10例,四处骨折3例。损伤部位按照创伤应力作用以及解剖分为股骨外踝前/中/后部,胫骨内侧平台前/中/后部、股骨内踝/中/后部、胫骨平台前/后缘中部,见表1。
按照骨性关节面、皮质下骨松质和关节软骨是否因损伤而受累可将病灶分为如下3种类型:(1)隐性皮质下骨折(Ⅰ型):仅有皮质下骨松质因损伤而受累,关节软骨以及骨性关节面完整无损伤;(2)隐性骨皮质骨折(Ⅱ型):关节软骨无损伤,骨松质与骨性关节面因损伤而受累;(3)隐性骨软骨骨折(Ⅲ型):即骨松质、关节软骨以及骨性关节面均因损伤而受累。按照骨性关节面是否压缩可将隐性骨皮质骨折、隐性骨软骨骨折分别分为两种亚型,其中A型为无压缩,B型为压缩骨折。此外入组49例隐性骨折病例中,1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韧带损伤,8例可见关节积液。
2.2 MRI表现
MRI成像示49例患者均有隐性骨折,表现为条样、不规则的低T1WI高T2WI信号,伴有骨皮质以及松质骨受累,具有清晰以及边缘锐利的骨折线;STIR序列中有高信号骨折线周围片状骨髓水肿改变可见,T2*WI序列中可见低信号改变的骨皮质以及松质骨,骨折线呈清晰高信号线状裂隙,边缘锐利。入组病例骨折部位均无错位或者明显分离。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对于隐匿性骨折尚无统一名称,包括不完全骨折、骨挫伤以及微骨折等等,其实质上是无法经由X线或者CT扫查确认但实际存在的骨折,且往往缺乏病理学支持。临床一般结合临床表现、患者病史资料以及追访X线扫查结果所示鼓膜增生以及骨密度增高进行诊断。MRI具有较强的组织分辨率,对于骨小梁断裂所致髓腔内水肿或者局限性出血可明确诊断,显示骨小梁断裂交错而产生的骨折线,因此MRI在隐性骨折诊断方面优势突出。结合临床症状表现、既往病史资料和MRI征象,关于隐性骨折的诊断是成立的[4]。该研究中,经MRI扫查发现,入组49例患者中共计98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一处骨折20例,二处骨折16例,三处骨折10例,四处骨折3例。损伤部位按照创伤应力作用以及解剖分为股骨外踝前/中/后部,胫骨内侧平台前/中/后部、股骨内踝/中/后部、胫骨平台前/后缘中部,与吴耀贤等[5]报道相符,由此可见,MRI对于膝关节隐性骨折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3.1 损伤分型
按照骨性关节面、皮质下骨松质和关节软骨是否因损伤而受累来分型,膝关节隐性骨折包括隐性皮质下骨折、隐性骨皮质骨折;、隐性骨软骨骨折3种类型。该研究发现,对于骨皮质受累的隐性骨折,病灶髓腔内均有异常的线样信号影可见;隐性骨内骨折中伴有骨髓水肿以及出血者,无异常线样信号影者也未见骨皮质受损。明确外伤史的病例软骨损伤通常可见骨皮质损伤伴随;单独软骨损伤缺乏临床症状表现,既往无相关病史,因此不建议纳入隐性骨折范畴,应视为慢性退行性病变[6]。临床可结合损伤部位异常信号区是否出现线样异常信号影进行隐性骨折分型,其优势体现在如下两点:(1)紧密结合临床,对临床工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MRI扫查可见线样异常信号病例往往具有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比如疼痛严重、难以行走,因此临床处理也应慎重;无异常信号病例一般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大部分患者可独立行走。医师在诊断与治疗中应充分重视此点。(2)较为简单,可行性较高,医师便于掌握。
3.2 序列选择与鉴别性诊断
T1WI下骨折线累及皮质者多以线样略低或者低信号为主要表现,骨折线在T2WI下则表现为高信号,或者为略高、略低信号,该表现主要受到MRI图像获取时骨痂生成量的影响[7],STIR图像一般以高信号强度为主。骨折线周围髓腔内往往有片状异常信号可见,其中T1WI、T2WI分别呈低信号、高信号,提示患者病程与周围骨髓水肿范围之间存在相关性。STIR序列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在笔者看来,STIR序列在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方面处于首要地位。应注意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STIR序列象高信号表现均属隐性骨折[8-9]。我们发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剥脱性骨软骨炎因为关节面软骨存在磨损破坏的表现,软骨下出现局灶性缺血坏死症状,这在STIR序列象上也会表现出局灶性片状高信号,该文未将单独髓腔异常信号以及软骨损伤纳入隐性骨折的原因也正在于此。除此之外,STIR序列象上骨梗死同样有高信号表现,因为外伤作为一个高危因素同样可造成骨梗死,因此在诊断隐性骨折病例时医师应充分结合临床。
综上所述,采用MRI扫查膝关节隐性骨折有利于准确诊断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可有效支持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国红.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7):1362-1363.
[2] 石少林,费俊贻,冯朝阳,等.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9):961-962.
[3] 成波,姜建威,殷允娟,等.低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膝关节疾病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7):3050-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