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5-14林木灿朱莹��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5期

林木灿 朱莹��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平均每组50例。中医综合治疗组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康复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口服中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安慰剂胶囊,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随访期末脑血管病复发率、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有一定差异,中医综合治疗组有优于西医治疗组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明确,优于纯西医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并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24-03[HJ2.4mm]

缺血性中风病是临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对该病的治疗目的旨在最大限度上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而减低其病死率与致残率,改善预后,预防疾病复发。针灸、中药、推拿疗法是中医综合治疗中风的临床手段,研究显示,对患者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本院根据中医临床综合治疗的特点,并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BT2]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平均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为恢复期;病位为颈内动脉供血系统,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或病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有眩晕、行走不稳等椎基底系统症状和体征。其中,中医综合治疗组有女18例,男性32例,年龄分布为45~72岁(平均年龄62.6岁),病程为0.5~2月;西医治疗组有女21例,男性29例,年龄分布为42~76岁(平均年龄66.7岁),病程为0.5~2.5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无神志不清者或语言理解障碍,可正确表述自己意见。

1.2方法两组患者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包括脑血管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中医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案为:采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具为“华佗牌”毫针,长1.5~3寸,直径0.32 mm;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委中、尺泽;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周5~6次,21 d为1个疗程;口服丹芪偏瘫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1 d为1个疗程;实施中医推拿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取穴及部位: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环跳、殷门、承山、昆仑、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21 d为1个疗程。实施现代康复治疗方案,每周治疗6次,采用物理疗法及作业疗法,每日1次,每次60 min,21 d为1个疗程。

西医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口服安慰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1 d为1个疗程。实施现代康复治疗方案,每周治疗6次,采用物理疗法及作业疗法,每日1次,每次60 min,21 d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分别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评价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计分法(NIHSS)[3],ADL采用Barthel指数[4]。

1.4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的构成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x[TX-*3/8]±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BT2]2结果

21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价比较,结果见表1。

3讨论

当前,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上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癖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病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这两大症状,提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病因病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滋补肝肾”为治疗原则,确立了患者以内关、人中为主穴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重视醒神、调神、安神[5]。醒脑开窍针法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根据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病的病因病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所引发的高致残率、死亡率,降低复发率,更好地保护脑组织,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恢复期患者多痰、多瘀的病因病机特点,本方案中的丹芪偏瘫胶囊以调整逆乱之气血,以清热化痰、破血化癖、醒脑开窍为法,发挥“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散之”之功,在临床中风病治疗中运用疗效显著[6],最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配合中医推拿治疗手法,具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调整气血之功,能够促进患者脑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

本研究在以往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原有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形成一个新的恢复期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在以二级预防为主的基线治疗基础上,与单纯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通过两组间及治疗前后相关量表的评估,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以期研发出临床疗效确切、易操作、规范化的恢复期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研究两种治疗方案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治疗组优于[FL)][SD1,1][FQ(12*1。175mm,X,DY-W][SQ+1mm][CD=175mm]西医治疗组。随访期末脑血管病复发率、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一定差异,中医综合治疗组有优于西医治疗组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安全、肯定,初步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KH*1D]

参考文献:

[1]苏清华.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现代医学探秘[J].时珍国医国药,2010,12(08):2098-2099.

[2]黄胜洋.针刺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LL]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3]张有民,刘波.辨体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5,10(06):1246-1247.

[4]孔建兄.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126例辨治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03):137-138.

[5]王荣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21(36):154-155.

[6]王舒.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C].中国针灸学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