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上诗意驰骋
2016-05-14朱琴美
朱琴美
摘要:尊重与机智,让学生“想学”;诗意与宽容,让学生“会学”;互动与创新,让学生“学会”。走好“三步曲”,当可逐步建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想学;会学;学会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87-1
就语文学科学习过程而言,学生的学是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内因起决定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我们认为应在充分肯定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行师生互换。须知,教师的“主导”不是主宰,学生的“主动”不是受动。我们应把教师难能可贵的主导性迁移到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上来,少“导”教,多“导”学。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必须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由“八股文”走向“诗意”,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主阵地上驰骋,从长远效益角度看,这对学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具体说来,分三步走:
一、尊重与机智:让学生“想学”
多年来纠缠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其实质不过是在争论一个简单不过的话题: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会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而其前提更是简单不过,那就是学生必须“想学”。把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的过程,真正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点东西,并能作用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相对较长的一个阶段,这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首要的科研话题。因此,真正持久而长效的教学的重点应该转向研究主体学生,把我们的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具有无限创造力和无穷生机的生命体,而不象以往我们在实施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学生当作单一的认知体来研究。每一位教师要自觉地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教学理念,真正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灌注”,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富有人文尊重和机智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真正“想学”,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魅力四射、弥久而新的。
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这样的课堂应该是节奏灵动飞扬的,这样的教师决不会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倾囊相赠,这样的教师注定是孤独求索、读书不倦的。尊重学生个体,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就是放手让学生去释放。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实际,结合文本和学生,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来拓宽、拓深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维和悟得的空间,就如同“跳一跳才摘到果子”,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当可逐步养成我们一直在思索和追寻的教学境界:乐于动脑,主动参与,想学乐学。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自我设疑的基础上引领着学生去探究、去讨论,这无疑就是让学生踏着“幸福的阶梯”去阅读文本,当学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定能涌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诗意与宽容:让学生“会学”
毋庸讳言,现行语文教学可谓酸甜苦辣咸,什么味都有。我们常常在叹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更苦。法国诗人荷尔徳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教师应该算是诗人吧!缘何原来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学,在现行大纲考纲、文本教参的重重框定下,渐渐蜕变为纯粹教材剖析、知识灌输的“机械运动”呢?看似“谁都能教”的语文教学缘何蜕变为戴着镣铐的教师数着步点、按着节拍在杏坛独舞呢?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原来语文是最有人情味的学科,我们一味重视了教师的“教”,却在有意无意间抛弃了语文的本色。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富有语文精神的灵魂去感染、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教师是“陪练”,学生才是主人。多一些诗意,少一些解剖;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自由运动”,少一些“轨道航行”,学生少些折磨,恰恰有助于他们的发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这个角度看,长远作用于学生并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并不在于教了学生什么,而在于指导他们“会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认识主体的自主活动。课堂上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不能称为成功的教学,而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学习情境,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轻松活跃、诗意凸现的课堂教学且给予了学生一辈子的财富——会学。
三、互动与创新:让学生“学会”
语文教学的成功有许多外显标志。摒除略带功利性的来自领导、家长、同行的赞许外,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为其一,能说会道,能写文章为其二,喜欢语文的同学考试时能得高分为其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无论多好的“艺术”抑或“技术”均是一种授知的手段。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并努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文本固有的学习材质,注重交流和反馈,注重创新和再造,唤起学生学会关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诚如此,学生当可逐步过入“学会”的层次,教师当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沿,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对照新课标,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让学生在原本应该拥有的学习主阵地上自由地、诗意地驰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实在在来点变革。诚如此,我们才能让“快乐”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让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