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生活与文字的愉悦之中
2016-05-14史绍典
史绍典
四川何立新发来《随笔如何表现生活滋味》,近30页面,洋洋3万余言,系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刘勇写作教学专题,嘱我为之作一评述。二位与我,算得忘年交。两位青年才俊于教学及教学研究,从不让人,尤其刘勇,我几次到他的学校,听他的课,评点他的课堂教学,感觉这些年,他各方面长进不小。如今,他已是特级教师了。
这《随笔如何表现生活滋味》的专题,就见得出他作文教学的眼光。
在有关“随笔”作文教学的“创意心语”中,刘勇这样说:“比之传统的命题写作,毋庸讳言,学生更钟情于随笔。为什么随笔是学生的最爱?打开学生随笔观之,表达无拘束,生活气息浓,青春多姿彩。”也就是年少学生,青春生活,了无拘束,性灵舒展,当然比起“奉命作文”的约束,要来得快意多了。
确然,我们向有“随笔”传统。但一般都是叫笔记文、小品文等等的,如《世说新语》《国史补》《东坡志林》《老学庵笔记》《武林旧事》,再如明公安三袁,民国周作人等之小品文,大略说来,无不是随笔一流。
如陈文新先生《休闲古文鉴赏辞典》所言,这种文章的特点是,并不刻意为文,随手写来,韵味深长;题材广泛,细大不捐。作者以其个人的审美体验为前提,以性灵舒展为中心,将貌似散乱的多种生活事实融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整体。看上去,只是一段隽永的言谈,一个精彩的细节,而且基本上是客观的记录,但这个选择和记录却始终受着主体的引导,于是,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叙事都变为抒情,一切客观人生世相都化为主体的人生体验。
若从中拎出几个关键词,以作为随笔的坐标,该是:随手写来、细大不捐、人生体验……
这里录《世说新语》一节,以为说明: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这是《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篇。摆在第一,说明其德行了得。文中“细”“大”的鲜明对比,煞是有味。看看,陈仲举坐马车上任去也,他手揽缰绳,四面环顾,意气洋洋,抱定以天下为己任、澄清宇内之宗旨,志向何其大!按为文常规,接下来就该拳脚施展,宏图大开了,而太守却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来,徐孺子住在哪里呀,“先”去看看他。呵呵,主薄有话说了,这等小事何劳府君大人过问,您的部下、大家伙儿都巴不得您“先”到办公楼(隐含信息,盛大的欢迎仪式正等您哪),着急一睹您的风采、聆听您的政纲呢。二“先”在此,孰“先”为大?陈仲举另有所思了。他例举武王对商容的礼遇,强调为官须礼敬名士,一句“有何不可”,将主薄之“先”打了回去,兀自“先”看了徐孺子。只此一“先”,即为德行。王勃《滕王阁序》有“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这个典故。
陈仲举尚“言”,“大丈夫当为国扫天下”(他自己的居室是不扫的),又以其甫到任即“先”礼贤的举动,足证其德行之高。史载,陈仲举(陈蕃)为尚书,以忠正忤贵戚,迁豫章太守。值汉桓之末,阉竖用事,外戚豪横。及拜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反为所害。此为后话。
细查文中陈仲举言行,除德行高标外,其“个性”带来之终局伏笔,已然埋下矣。
一则短章,活生生画出人物风貌,呼之欲出,如在眼前。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这样谈论阅读《世说新语》的感受:“刘义庆《世说》十卷,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随笔机关,也正在此。
所以说,刘勇引领学生“随笔”,立意委实不凡。
刘勇着意“随笔”,于“数据统计”,又颇见其心力。我的意见,他这里是耍了一花枪,但玩得够好。用“严谨”的数据,证其“随笔”专题的合情合理,以在作文课程实施中,立得下脚跟来。我们留意他“随笔”的目的、时间、耗时、题材、体裁诸项,算得上纲举目张:目的很纯一、时间较活络、耗时且不多、题材又广泛、体裁更灵活。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而“‘3+1随笔写作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则将“随笔”作文教学引向课程的精致化。“3+1”,即创境诱思、写作重构、主题点拨加训练迁移。其中,我改刘勇“随笔重构”为“写作重构”、“写作迁移”为“训练迁移”。“3”,指课堂教学常规的“创境诱思”“写作重构”和“主题点拨”三个活动要素;“+1”是指在本节课可以不完成,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完成的“训练迁移”活动要素。到这里,才算完成了“随笔”的妙笔生花!
考其“策略”,刘勇自己爬梳出数条,我这里仅举其要者略叙,凡三:
其一,“随笔”指导三招。
一招: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抓住特征,细腻刻画。二招:关注神态,再现情境;变换角度,增加层次。三招:运用修辞, 画其神韵;类比联想,丰富内涵。
要在细节处置,尤陈仲举之“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登车揽辔”不过一细节,如何至于“有澄清天下之志”,就有文章可做了。
细节,乃随笔生命。“登车揽辔”,可谓形神毕肖。一“登”一“揽”之间,器宇轩昂,玉宇澄清,高洁立显。生活中的细小,通常看来,似不足道,但经语言打磨,即焕发思想光彩。诵读之际,齿颐生香,顿生神清气爽的感觉。课堂实录中,有学生写爸爸穿马路买苹果片段,初不甚感人,经师生议论,又加上朱自清《背影》里父亲翻月台买桔子情节的提神,从中咂摸出细节之妙。
此三招,即定下“随笔”细大不捐神韵。小处见大,大处由小。
其二,“随笔”写作三真。
一真:将童心童趣写“真”。二真:将事情经历写“真”。三真:将情感体验写“真”。
我的意见,这里的“真”,当首推“率真”。率真,为真性情。唯率真,才能“我的随笔我做主”;唯率真,才能题材、体裁不拘,时间、空间不限;唯率真,才能随感而发、随兴而起、随笔所至、随心所欲。
率真,乃随笔筋骨。没有真性情,便没有随笔。晚明公安三袁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即本此。三袁之袁宏道,公安派旗帜,诗文俱佳,尤其文学主张彪炳青史。这里随录他致友人王瀛桥(嘉定知县)一小札:“病是苦事,以病去官,是极乐事。官是病因,苦为乐种。弟深得意此病,但恨害不早矣耳。一笑。”袁宏道不为世俗、尤其官场所累,毅然辞吴县令不做,也是惊世骇俗。这一小札(尺牍,袁宏道与亲友通信之尺牍,是其著作重要组成),随手写来,其因病而苦,以苦去官,去官生乐;或以当官为病之缘由,以苦痛为快乐之根基,超然、洒脱,力透纸背,直教人拍案叫绝,尤其“弟深得意此病,但恨害不早矣耳。一笑”,更是随笔真味。《中郎先生行状》载袁宏道“意兴无日不畅适,未见其一刻皱眉蒿目;居柳浪(公安湖名)六年,睡或高歌而醒”,率真若此,其文当不输。
刘勇的学生,有三篇写“真”习作,胡岚心《最怕“黑”》、王家星《也许明天……》、金鑫《江湖班级(上)》,都有可圈点的地方。或打趣自身体“黑”、或由厌恶而喜欢作文、或调侃同学间之逗乐,都是学生自身生活的本真,字里行间,情、趣、意,事、理、心,同样深得随笔的愉悦。
其三,“随笔”激励三选。
一选:选读随笔习作;二选:选编《随笔选刊》;三选:选优随笔发表。
激励,使随笔精进。按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情。似乎自家事儿,容不得他人置喙。但学生作文,谓曰习作,学习作文。学习,必要鞭策、激励,务使不断精进。
刘勇的做法,每次随笔批改后,挑选较好者在课堂朗读,并作适当点评。二是选编《随笔选刊》,每学期二期,以手抄报形式张贴于班级学习园地。三是优选随笔发表,对质量较高随笔,坚持往校刊《棠中校园报》和《春晓》,甚至向语文刊物投稿。这之中,一选为大选,大略之选,人人都有选中朗读的机会;二选为中选,中层之选,较优者有公开张贴习作的机会;三选为上选,择优之选,这是发表层次,上述三篇写“真”文,均上过语文学习类刊物。
随笔如何表现生活滋味,刘勇在作文教学专题中,在随笔写作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让他与他的学生一起,享受了探索过程中的愉悦。这里,要提醒的是,随笔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生活有两种,一是平面生活,一是立体生活。平面生活指日常生活,它受具体的时空限制,偏于物质,是我们每天过的日子;还有一种生活是超越时空,不受时空限制的,是精神空间。具体到中学生来说,他们受时空限制更大,学生的生活主要就是学校和家庭。正因为他们的第一生活狭窄,就要我们通过第二生活,帮他们扩大起来。第二生活,可以通过读书,来打破时空界限,使他们过一种精神的生活。这是中学时代的特点,让比较简单的第一生活,通过第二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刘勇需在这方面善加引导,推荐书目,让学生们多读些随笔,使其精神更洒脱、冲淡、达观,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歆享阅读、写作随笔的愉悦,让生活真正随“随笔”,变得滋味起来。
[作者通联:湖北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