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2016-05-14汪田明邓子戈

艺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祁阳造型艺术雕刻

汪田明 邓子戈

〔摘要〕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民众自发创造出的地方工艺,它展现了聚居在同一区域的民众不同时期的情感与想象,并且迄今为止依然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可以说是我国地方文化的活态历史。在我国城镇化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如何能让人们在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记得住乡愁”,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特色化、生活化的地方传统工艺的保护。从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历史性存在、现代性问题以及活态传承进行分析探讨,对于传承地方工艺、服务地方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祁阳石文化艺术传承发展

在当前,制约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材料的稀缺,其二是不知如何确立形态与图像设计的现代性根据。如果说材料的稀缺是制约该艺术的自然因素,具有客观性与不可避免性,那么关于形态与图像设计的现代性根据的思考则可以说是来自主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事实上,上好的、可供雕刻的祁阳石尽管在存世数量上已经大不如前,但还不至于绝迹,当前更值得重视的是制约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人为因素,是为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建立现代性的存在根据。

一、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历史性存在

对艺术的存在根据的追问,是艺术哲学层面上的本源性思考。它所提出的问题是,一种艺术为什么会以不同于其他艺术的面貌出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首先对某种艺术的客观存在形态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理解,在此基础上,去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不论是哪一种艺术,它的存在都是处于变化中的,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会出现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区分。

对于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而言,它的历史性存在根据是明晰的,即它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通过祁阳石雕刻工艺在其物质载体中的积淀。在祁阳石雕刻种类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祁阳石虽然被雕刻成了各种不同的工艺品类型,但最为常见的是被雕刻成砚台与砚屏,因此它是中国古代比较典型的文房用石。这意味着,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首要的服务于中国古代的书写方式。古代读书人的书写离不开笔墨纸砚,文房用具大都由这四种基本书写工具构成。祁阳石的自然属性符合砚石的基本要求,所以人们才会用它制成精美的石砚。而砚屏从宋代产生伊始,就是立足于书案为砚台挡尘、同时又能起到装饰作用的小物件。从其雕刻种类中,我们可以发现,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在历史上,首要的是中国传统书写方式中衍生出来的特殊艺术形态。

作为中国传统书写方式衍生出来的艺术形态,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在装饰主题上也受到与之相关的影响。它最为典型的装饰图像主题便是对读书人所能达到的理想生活境界的向往与祝愿。这种理想生活境界包括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种是在科举制度中能够脱颖而出,仕途通达;另一种则是超脱功名对心灵的约束,实现精神上的审美自由。中国古代文人的矛盾心理在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它的装饰主题既出现了对兼济天下的畅想与祝愿,又出现了对寄情山水的憧憬与留恋。进、退之间,中国古代人的生存智慧显露无遗,而文房书案上的祁阳石砚或砚屏,则人们用雕刻语言述说的生存智慧。

二、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现代性问题

正是因为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存在根据是建立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上的,它的现代性存在难题也来自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便是中国人书写方式的转变。从清代末期开始,因为墨汁的使用以及硬笔的引入,砚台就开始失去实质性的功能。发展到当代,不仅砚台,砚屏、笔洗等都因现代人放弃笔墨纸砚的书写方式,而慢慢退出大众文房。当笔墨纸砚已然不再是大众的主要文房用具之时,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中最为主要的石砚与砚屏也因此出现存在的无根基性。

但是这种存在的无根基性是从器物功用的角度而言的,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有着“无用之用”。一方面,祁阳石砚与砚屏并不会消失,因为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依然有着深厚情感。祁阳石雕刻艺术即便保留着传统的样态,且不再为日常书写服务,它依然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映射性地与当代中国人产生情感上的关联。另一方面,祁阳石因为其装饰图像语言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的审美功能能够使其进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

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无用之用”,意味着它的存在根据出现了历史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前者是实用与审美的高度融合,后者则是偏向纯粹艺术的审美价值。出现这种转化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类似的转化在我国工艺品存在现状中并不少见,它是工艺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一种工艺的内在发展规律所自发决定的。

挖掘祁阳石雕刻的审美价值,使这一存世数量逐渐减少的工艺品能够在当代尽可能地实现价值最大化,是祁阳石雕刻工艺的当下使命。然而在现代工业技术日益发达的前提下,什么样的审美价值是祁阳石雕刻工艺所应当具备的,是当前制约该门艺术发展的难题。传统的造型语言与装饰图案固然可以通过模仿的工艺方法,得到流传,但是过于保守的态度无疑只能把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变成一种静态的化石般的存在,将它的理想存在空间从日常生活中挪移到博物馆或展览馆。与之相反,依赖现代化的雕刻仪器,走过于繁复与精细化的装饰道路,也必然会带来技术对工艺之美的损害。因此,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现代性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合理的创意设计,使其形式语言与审美内涵与当代人的生活世界建立起情感的联系。

三、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活态传承

迄今为止,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已经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形态,并且新的形态还在不断创造中。它的传承既需要我们对其历史有着更为系统深入的理解,也需要对其当代形态的设计原则有着更为审慎的态度。一种活态的传承,是要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激活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内在生命,实现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情感投射。

首先,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历史文化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得到保存、展示与整理研究。当前祁阳石雕刻作品的保护并不健全。相关的雕刻精品分散在国内不同的博物馆中,并且相比较而言,近年来在各大拍卖行的拍卖活动中出现的祁阳石精品雕刻的数量更多。然而,针对目前存世的祁阳石雕刻精品,尚且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其进行目录编撰。这意味着,祁阳石雕刻造型艺术的物化保存需要加强,包括图书、博物馆、数字资源库等的多种现代化保护途径都应当得到推进,这是保留该艺术形态首先需要做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关于祁阳石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也需要大力展开,公众对该艺术的了解都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研究与推广介绍来实现。

其次,祁阳石雕刻艺术需要通过代表性的雕刻艺人的确立,建立起合理的传承人培养制度。祁阳石雕刻在当地主要是通过私人工作坊的形式来生产,近年来政府开始意识到政策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的方法对祁阳石雕刻工艺发展的影响,逐步加大宏观政策上的引导。这对于该地方性工艺形态的发展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当前代表性的雕刻艺人并没有得以确定,这与人们对祁阳石的代表性雕刻语言与方法的理解不健全显然也有密切关联。在祁阳石雕刻工艺的形式语言分析中,我们已经发现,它关于山、水、楼阁等都有比较程式化的俏色雕刻方法与语意表达方法,以这些程式化的历史形式语言的表达为依据,代表性的优秀雕刻艺人应当得以确立,并配套以合理的传承人培养模式。

再次,祁阳石雕刻艺术的当代设计边界需要得到审慎的反思。第一,当代设计并不是对历史形式语言的彻底颠覆,而应当是继承中的传承。对于祁阳石雕刻工艺中典范性的形式语言与装饰手法,比如紫袍玉带,应当自觉地加强学习与利用。第二,当代设计应当是有文化积淀的设计,它并不盲目追求色彩的丰富性与图案的精巧性,而是以传达有情感意味的形式语言为使命。譬如,同样是自然山水的装饰主题,比起蓬莱仙山而言,现代城市山水与文化景观更能与当代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沟通,因为后者是当代人的生活的一部分。祁阳石雕刻工艺应当更加自由地转化图像语言的特质,但是通过转化实现情感沟通的观念必须作为设计观的前提,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第三,当代设计可以在雕刻工艺的产品种类上实现新的开发,创造出适应现代人家居生活或者公共空间的新型工艺产品。传统的祁阳石雕刻工艺主要作为文房用具,是适应于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的。秉承同样的精神,在祁阳石雕刻工艺产品种类中,可以打破传统的界限,开发现代的生活化雕刻工艺品。第四,当代设计必须保留祁阳石雕刻工艺的代表性手法,不能盲目地一味求新。祁阳石雕刻工艺是以俏色巧雕为主,辅助以浮雕、线刻等多种工艺手法的艺术形态。新的设计应当放大这些工艺手法的特性,为强化祁阳石雕刻艺术的地方性文化特征而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

中国的石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由一块好的石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能给人以视觉快感,引发美的启悟和联想,具有一定观赏价值、装饰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使珍贵古朴的祁阳石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运用我国特有的珍贵石材,并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赋予其上,将中国本土文化推向世界的前沿,让祁阳石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实现有节有序、合理地开发与应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国民正确了解祁阳石文化价值、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宣扬祁阳石在我国各大名石中的地位;也可呼吁大家重视文化遗产,为把我国打造成文化大国尽绵薄之力。(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明代文震亨.长物志[M].重庆出版社,2010.

[2]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M].岳麓书社,1985.

[3]清光绪李瀚章.湖南通志[M].岳麓书社,2009.

[4]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M].公共版权,百度阅读.

[5]赵权利.砚史述略[J].美术观察,2007,9:97-105.

[6]曹隽平所著.大河茶馆藏沅洲石雕精品选[J].艺术中国,2013.5:82-89.

[7]龙超所著.湖南名砚祁阳砚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0,12:27-36.

猜你喜欢

祁阳造型艺术雕刻
刘桃
祁阳一中学子上央视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88岁退休教师著书研究方言熟语
On art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