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探析
2016-05-14刘信波袁绍成
刘信波 袁绍成
〔摘要〕本课题从英语教学的涵义及特点入手,从理论层面上对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SPSS15.0软件对两年后两个班(实验班与控制班)成绩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并作出结论。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专业教学相结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艺术类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学生文化素质要求却相应降低,其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难以令人满意。同时,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应试教育的倾向较为严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师生间缺少交流和反馈;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等。这些情况,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英语水平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偏重于艺术专业学习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没有达到重视的高度。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形成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学习英语非常被动,进取心小。同时,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有其特殊性:他们个性张扬,活泼好动,表演欲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他们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想常常呈跳跃性,但条理性不够,且情绪容易波动,所有这些对于英语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的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应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其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个性、思维及心理等特点,从中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把英语课堂教学与艺术类专业教学进行系统、科学、有机的结合,应是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本项目的研究,对于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乃至对于学生的心灵成长、情感净化、人文精神的培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知网及校内校外图书馆搜索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有关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动态、发展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验法。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选取两个自然班(实验班与控制班)作为研究对象,对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教学进行实验。
3、数据分析法。运用SPSS15.0软件对两年后两个班(实验班与控制班)成绩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实验效果,并作出结论。
4、调查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师生对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教学实验实践的评价。
5、比较法。比较国内外大学英语教学、行业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借鉴其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资料收集、理论准备阶段。准备及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和研究成果,做好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作读书笔记并消化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工作。同时,在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英语教材,在实验班采用与艺术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教材,并且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展开比较实验。
第二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资料整理、理论深化阶段。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SPSS15.0软件分析比较两个班所创设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方面的同异之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并进行相关调查,并撰写相关论文一篇,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理论总结、课题结题阶段。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形成最终成果即论文一篇和调查报告一份,并制作课堂活动实录光盘一至二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第一部分高校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的理论研究
(一)专业、英语教学及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涵义
1、专业及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
从影响因素与历史演变来看,“专业”是社会分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结果,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在英文中与专业一词相对应的有这样一些词:“major”、“profession”、“vocation”、"career",在这其中与本研究中“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的“专业”的意义最为相近的是"profession",侧重于从社会分工下对于专门性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教育特殊内涵,强调了专业与技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业”的解释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产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门;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也有学者认为所谓专业是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己经证实的认识(科学的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国外则一般把“专业”理解为“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一般设有戏曲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表演、艺术设计等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专业,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专业群。
2、英语教学的本真及特征
英语教学的本真。对英语教学的定义,有的人从语言学视角予以阐释,有的人从社会学角度进行著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除受普通语言学的启示和指导以外,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和关照。因此,英语教学也逐渐发展成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子学科———英语学科教学论。我国是开展英语教育的大国,英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却一直是备受批评与隐痛。本研究认为英语教学是在中国社会文化语言生态环境下,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以英语语言知识为载体,以英语教师为引导,在学习和接受英语语言异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英语语言概念体系,促进学习者交际能力及主体全面发展的的互动交往活动。
英语教学的特征,一是工具性。英语的工具性,从个人而言,英语是问题思考和感情表达的工具;就人际关系而言,英语是思想交流与人际交往的工具;就人类的生存而言,英语是人类文化传递和知识传承的工具。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结果,需要通过语言体现出来,利用语言进行交流、传递。因而,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掌握语言工具。英语工具性的提出,明确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主要是指英语用于思想表达、人际交流、文化传承等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及中介作用。因此,英语是个人和社会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二是人文性。“人文性”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词。环境讲人文性,教育也讲人文性。《辞海》的解释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来涵盖。简而言之,人文即人与文化,它包含着人的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不同于自然之物。唯物论认为,自然之物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换句话说,花就是花,草就是草,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但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甚至因阅历不同,以至心情不同都会影响你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诗人汪国真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这些告诉我们,英语的人文性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这使得语言变得让人琢磨不透、魅力无穷。三是跨文化性。一般而言,同一文化背景下交际者的言语表达模式和认知思维模式,按洪堡特的观点和萨不尔-沃尔夫假设所陈述的语言———文化———思维的一致关系,应该是同质的,而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则呈一种混合交叉的异质现象。这种混合交叉现象往往以违反其中一种文化的交际行为模式甚至两种文化常规都违反的形式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就被称之为具有跨文化性。有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者如德国的Bolten,认为跨文化性作为两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交际才会产生,而且总是产生在代表不同文化的交际者之间。
3、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是按照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木要求(试行)》所开展的教学,旨在提高艺术高职生人文素质,为今后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的英语交际能力打好基础。英语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基础公共课、主要文化基础课,其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由于入学英语水平较低,多数学生只能达到B级要求。
(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
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策略
(1)从“人灌”到“机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堪忧。受传统教学观念及其范式影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因循“语法解析—知识点讲解—段落及单句翻译—少量口笔训练”的模式。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纯灌输语言知识、强调语言结构而忽略语言本身的意义和运用,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则处于被动识记的机械应付状态。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英语听说使用能力,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始介入教学环境,这意味着自主性、交互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然而,有研究发现: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网络多媒体教学班的成绩反而还要低于其他模式的教学。具体而言,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师生角色对立;二是教学目标异化;三是教学评价效率低下。
(2)“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堂整体教学模式建构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强化师生和课堂环境“三位一体”的生态关系,实现课堂信息、情感的合理有序流动,充分发挥课堂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首先,确立平等的师生主体地位。其次,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方式。最后,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
2、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
(1)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木使命。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传播和借鉴英语文化的职责。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最后,大学英语教学在借鉴和传播过程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2)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荒漠化。表现在:一是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观念错误;二是其课程文化知识缺乏;三是其教学文化氛围缺失;四是其教师文化素养令人堪忧。
(3)大学英语教学文化使命复归的策略。第一,重塑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理念。第二,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内容。第三,营造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氛围。第四,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
3、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1)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一是英语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懒散缺乏耐力,学习策略意识缺乏,水平参差不齐;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师不适应当今的艺术高职生;三是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模式单一;四是对学生的考试评价机制不科学。
(2)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的几点设想。第一,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戏剧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此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英语短剧,英文歌曲大赛等,为艺术院校学生创办一个展示英语应用的空间和舞台。第三,根据艺术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逐步渐进,由浅入深。第四,选择和编写适合艺术高职生的教材。第五,探索科学的评估方式,采用多样的评价考核制度。第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学保障,选聘那些既有英语教育功底又懂艺术专业的教师。总之,要改革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
4、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联姻
(1)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困难。一是学生方面: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在艺术修养和技巧方面有专长,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思想意识活跃,但文化课知识水平薄弱,对英语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英语学习目标要求低。二是教师方面: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大多数局限于一种纯粹的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与学生所学的艺术专业脱节;教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够了解,不能将其较好地应用于英语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学校方面: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重视的是学生在专业上所获得的成果,而对学生的文化水平,尤其是英语知识和能力不是特别看重。
(2)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的策略。首先,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需求。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英语水平等实际情况和学生真正的英语学习需求开展教学。如,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选择与课堂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学英语。其次,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充分利用英语游戏、歌曲、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把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最后,重视情感投入。教师应尊重学生,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引导学生人胆表达,多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更加自信、上进,从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二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实验实践分析与思考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否有积极的作用?(2)该模式对英语基础不同的艺术高职学生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差异?(3)艺术高职学生是否喜欢并接受该模式?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两个自然班(实验班与控制班),通过提取两个班的高考英语课的成绩,借助SPSS 15.0证实实验前两个班的英语语言水平测试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两个班由同一位英语教师执教,教学课时相同,教学任务和目的相同,所不同的是从刚入学时实验班在教学中全面采用与艺术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教材,采用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方法进行教学,控制班保持传统的因循语法解析—知识点讲解—段落及单句翻译—少量口笔训练教学模式。两学年后,提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的成绩,借助SPSS 15.0比较两个班成绩的变化并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得出本研究所提出的三个问题的答案。
(二)数据分析与结论
在实验前,即学生刚入学时,通过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试验班和控制班高考英语科成绩,得知两个班的平均成绩虽有差距,但标准差不那么大,学生成绩分布离散度差别也不显著(值为0.576),明显大于0.05。这说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符合试验条件。
两个班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的成绩显示,经过同学们两学年的学习,两个班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试验班的进步更大,平均成绩从低于控制班的水平(48.56低于52.46)状态变成高于控制班的水平状态(60.98高于56.77),其值也从负值变成正值(值为0.025),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要求。这说明两学年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分析数据显示,试验班英语成绩的标准差上升幅度(从6.47到7.18)比控制班差别不大(从6.36到7.06)。这表明试验班学生英语成绩的离散度并没有加大了,说明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未造成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扩大。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效果的确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2)该模式对英语基础不同的艺术高职学生的教学效果差异不明显;(3)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艺术高职学生的欢迎和肯定。
(三)思考与结语
本研究是在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探索性实施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证实内容依托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展有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特别是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很显著。该理念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具有指导意义,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具有启示作用,它有利于创造快乐学英语的氛围,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木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表达能力及多方面良好素质的学生。同时,在实验中发现,夯实艺术类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注重中英文化教学仍然是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最重要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局限)
(一)因是第一次进行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实验与实践,在实验班的教材编写上,既要达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又要和学生所学的艺术专业相结合,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况且只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选两个班进行实验,有一定局限性,这对整个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由于本课题研究项目限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和课题组成员自身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的局限,研究结果还显表面化和零散化,特别是缺少更深层次的定量分析;在艺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研究上,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责任编辑谭博薇)
参考文献:
[1](英)德.朗特里编,陈建平等译.西方教育词典[Z] .上海文译出版社,I988(3)
[2]冯奇,万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验报告[J] .外语界,2003(4)
[3]马蓉.浅谈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4(3)
[4]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4)
[5]汪火焰.基于夸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5)
[6]刘信波.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使命.大学教育科学,2014(4)
[7]刘信波.论大学英语课堂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14(5)
[8]刘信波.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与职业,2013(7)
[9]刘信波,张晓芳.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学术探索,2013(12)
[10]刘信波.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11]刘信波.新形势下艺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艺海,2013(8)
[12]贺耀萱.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之联姻.文教资料,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