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中的情感表现

2016-05-14鲍菡

艺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梵高色彩

鲍菡

〔摘要〕情感的表现和传达一直是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本身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西方美术史中的油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点———表现作者最真挚的情感。本文试图从写实手法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写意的印象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的后期印象派中的大师代表作分析入手,来阐述情感表现在油画作品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油画情感表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用线条、动作、色彩,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在自己心里唤起过去时常体验过的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解释了什么是艺术。”由此可见,情感在艺术中占据了很重要位置,情感也是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特性,艺术作品是以情动人,若是离开情感的表现和感染,艺术就不能称其为艺术。

绘画是以点线面体和色彩为要素,在二度空间中创造形象的艺术,翻开美术史,我们看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伦勃朗、米勒、莫奈、范宽、赵佶等大师的作品,会感到那些饱含情感的作品魅力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比拟的。

一、浪漫主义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浪漫主义抛弃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审美典范,它以强烈的感觉、激情和想象结束了冷酷的理性王国并宣告了人和人的个性先于一切的理念。

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籍里柯在他的代表作《梅杜萨之筏》中,再现了1816年军舰梅杜萨触礁沉没后,上不了救生艇的一百多个士兵与船员造了一座大木筏应急,在汪洋中漂流了十二天之后,木筏上剩下十五个垂死的人的场景。

籍里柯用最无情的愤怒控诉着、抨击着统治者的黑暗和虚假,为了与天空的光亮背景形成较强的对比,他在画面中挑选了一个摇动着一块布向海平面上冒出的船呼救的黑人放置于画面高处,躯体拼命向上伸张,动作与上升的巨浪十分吻合。木筏左边,一些人已经气力衰竭,聚在一个不抱希望的男人身边,男人呆坐着,一手扶着已经死去的同伴,整个场面充满了悲剧效果。从金字塔形构图看,作品《梅杜萨之筏》仍有古典主义影子,但人物造型及感情的细节表现充满了运动感和奋斗不息的浪漫主义征兆。光线的对比,色彩的渲染,在咆哮的海浪冲击下,那随时可能被掀翻的木筏,都造成了极度恐惧的紧张感。

整幅作品旋律激昂高涨,从创作理念以及绘画手法籍里柯都做到了完美融合,通过情感表达这一终极目的让作品的意义更加深刻,在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里,注重情感的主旋律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二、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米勒与库尔贝、杜米埃三人算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画派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和农民一起度过的,他的创作题材几乎全是农民,他也成功地将辛勤工作的农民与崇高的宗教情操真实而诚敬地描绘出来。在代表作《拾穗者》里,没有任何戏剧性的场面,有的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远处是整车的黄金色的麦子,主体是三个农妇低头拾取田地上收割后的余穗。背景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与这三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体态健硕的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说不上美丽,她们只是谦卑地弯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米勒没有正面描绘这些劳动者的表情,甚至没有清晰地去刻画他们的面部。他以细细密密的线条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皮肤及衣服的质感,以“远明近暗”的光线处理方式来展现田地辽阔、深远的空间感。沉着的色彩和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淳朴浑厚中,具有憾人的力量。这幅内容朴实的作品散发着忍耐、谦卑、忠诚的气息,给我们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捍卫了农民的高贵与尊严,有着古代雕塑般的魅力,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劳动人民最真实最质朴的精神面貌。

三、印象主义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19世纪60-70年代的印象派画家们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光学理论的启发下,他们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摈弃了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浸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并根据艺术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成名作《日出·印象》中,他采用原色主义、色调分割等技巧,表现出变幻莫测的各种现象。《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他曾经打趣地讲述了整个过程:“创作这幅画时,我从窗口望出去,太阳隐藏在薄雾当中,船的桅杆指向天空……他们问我该用什么画名时,我随口说:就写‘印象吧!没想到这个名称,却为我们开了一个这么大的玩笑”。

晚年的莫奈年迈体弱、视力衰退,他对光与色的执著在系列作品《睡莲》中表现更为突出。他用原色作画,水的涟漪与阳光下花叶漂浮的颤动效果强烈。他取消了过渡和造型,用运动感和光来捕捉瞬间,透视效果几乎消失,笔法更加纵横不羁、自由率真,色彩更加浓厚,画面的朦胧性和宏大的装饰效果,饱含情感的带有丰富油画语言的作品里,折射出他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

四、后印象主义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梵高是后印象派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他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并且梵高对色彩绘画语言的探索及掌握,充满了理性的思考。他认为:在绘画中,色彩是情感表现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实验心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各种色彩与特定情感反应的对应关系,如:红色:热烈、庄严、兴奋;黄色:明朗、欢快、活跃;绿色:自然、大方、生命力等。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让人回味无穷。在作品《花瓶中的15朵向日葵》里,他以大胆饱满、鲜艳缤纷的色彩,将花朵盛开时的生命力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说:“我越是年老丑陋、贫病交加、惹人讨厌,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颜色为自己雪耻……”《向日葵》是梵高一生的真实写照,向我们展示的是他对生命依然饱含着无限的激情,内心的熊熊烈火依然在炙热地燃烧着。事实上,向日葵与太阳的这种关系正是梵高内心所渴求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强烈、单纯、直接的友谊和感情的象征。向日葵的形象正可以作为一种对超越平凡、庸俗生活的崇高理想的渴望。在梵高的作品里,情感色彩被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纯真通达状态,引起震惊视觉和心灵的情感色彩效应。他不仅实现了色彩本身的彻底解放,也实现了其表达生命、宣泄自我情感的目的。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范梦.西方美术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2]德比奇等著,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3]甄巍.太阳之子———走进凡·高的《向日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梵高色彩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