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泥湾》(油画·1959—1961年)

2016-05-14靳之林

百年潮 2016年5期
关键词:南泥湾王震陕甘宁边区

靳之林

美术点评

王震评价说,这幅画是他看到的表现南泥湾大生产的画中最真实的,“生产、战斗、学习,主题明确”。画面通过波澜壮阔的黄土群峦巧妙地分割成一种“S”形的构图,近景处的连长、连指导员和老农等构成一个饱满的圆形,形成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烧荒的烟气赋予了贫瘠的黄土高坡一派向上升腾的气氛,阳光下金灿灿的笑容昭示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远方的窑洞不时提醒着观者当时环境的恶劣和收获的艰难。八路军在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现实,被恰到好处地升华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壮阔气象。

党史解读

1938年10月,日本军队占领武汉后,逐步将主要军事力量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国民党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面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包围封锁各抗日根据地,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加之华北等地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

为了支持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动员抗日根据地全体党政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渡过难关。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和群众响应号召,首先开展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动手,种菜纺纱。

1939年秋,从华北调回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和保卫边区任务的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于1940年底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实行屯田政策,很快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南泥湾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成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达到全部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这不仅支持了艰苦的抗战,而且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干部。

猜你喜欢

南泥湾王震陕甘宁边区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要是”的作用
《南泥湾途中》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南泥湾开荒志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办”“为”和解
“慌”与“没有慌”
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