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6-05-14李瑜
李瑜
【摘 要】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的会计教学中,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因而,在很多中职学生的眼里,会计的学习是一项很枯燥乏味的工作。并且由于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计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如何加强中职会计教学,改变其教学现状是新时期会计教学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会计教学;问题与对策
会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大到政府部门、大集团公司,小到私人小企业甚至是个体工商户,都离不开会计。因此,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在中考失利后,来到中职学校都会选择会计专业。然而,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本来就相对比较薄弱,并且会计课程的概念性内容极多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们在学习会计时大都会觉得困难,大大打击了其学习积极性,这导致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出现“学生不肯学、学不懂,老师讲课吃力”的局面。
一、目前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态度不端正,对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经历过中考失败之后,在无奈下选择来到中职学校。此时,他们内心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学不学无所谓,抱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到学校。因此,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主要表现有几个“不”: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课后不复习,该记忆的不去记,实训课不积极动手。其次,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对学校和老师容易产生逆反心里,喜欢和老师唱反调,这加剧了中职学校的管理难度及老师上课的难度,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和学习气氛比之普通高中而言都差之甚远。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技能知识,妨碍他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2.学生基础差,影响其学习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时就比其他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而会计专业知识理论性强,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并且,由于部分学生一开始会认为会计比较简单从而选择了会计这一专业,在接触会计之后却发现会计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学不懂、记不住,从而大大影响了其学好会计的信心,甚至有个别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放弃会计学习。
3.教学思想保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选择不当
目前中职的教学思想仍比较保守。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这种模式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子。过度的重视会计理论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忽视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课程设计单一,先填鸭式讲授理论课,不重视学生接受消化程度,平时缺乏理论课与实践的衔接,学期期末却将实践课堆积在一起压给学生,造成学生学前忘后。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去,理论脱离实际。
此外,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模式把握不当也是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教师不能依据教学诸元素的需要而选择,整合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要么只会用“讲授法”,每节课教师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么由满堂讲变成满堂问;要么一律采取讲练结合,讲完练,练完点评。这些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的精神喜悦,不仅没有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反而会费时费力,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动地接受会计知识。
二、如何改进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比如说在《会计基础》这门课上,在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之前,要先给学生介绍清楚会计这一学科、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发展前景,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要学什么,毕业之后能做什么以及要怎么做。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会计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认可它、接受它,从而主动地了解会计、学习会计,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而对于极个别的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在课后多关心学生,多与其沟通联系,了解其想法,对症下药,而不能做一个“只管上课、上完课就走”的教师。
2.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中职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中职生,大多会以为会计就是跟数学差不多,数学基础不好会计也学不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对会计的认识误区,告知学生会计专业并不是数学课,数学基础不好不代表会计学不好,让学生认可“过去的成绩并不代表现在的成绩”,激发其斗志,从而降低其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对于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如《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由于理论教育本就枯燥、抽象,原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收效不大。因此,教师应在讲授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案例,积极诱导他们独立思考,促使学生通过案例探讨,使其思维得到扩散,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会计单项模拟实习》,我们可以创设出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进行会计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会计岗位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在实训时按照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来完成实训任务。
4.课程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的分立局面。这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什么就能干什么”明显脱节。并且,由于各个单位对于自身数据保密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像会计、出纳这类岗位更是不能随意让外部人员接触,学生前往单位实习的机会也相对减少。因此,学生要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所有教学环节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慢慢积累就能培养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忘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小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显。而作为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人才的中职学校,我认为中职会计教学不应该只是立足于课本,只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讲解的局面,而应该面向时代的发展、企业的需求,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学浩.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
[2]夏广远.谈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战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