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6-05-14闫宪彬
闫宪彬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高效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现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多数学老师的关注。一部分数学教师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空间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文章针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开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握“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精髓
所谓教学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遵循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管是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教学环节中,数学教师要贯彻落实教学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为此,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要利用游戏、讨论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认识
“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知识。然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源于何处呢?其实很多学生的空间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已然成为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将现实生活的原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观察原型,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慢慢在脑海中构建空间模型。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比如,在“平移与旋转”教学中,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平移、旋转现象,如,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中,便于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三、重视探究性,凸显“图形与几何”教学真谛
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只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才得以形成和发展。所以,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数学这门学科有很多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主动探索,在探索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比如,在“图形与拼组”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即:
老师: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想保护鸟儿吗?我们该如何保护鸟儿呢?
学生1:为鸟儿制作一个鸟巢;
学生2:在平时生活中制止一切伤害鸟儿的行为。
老师:这两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今天我们要一起为鸟儿制作一个鸟巢。
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教师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如何制作鸟巢。在制作鸟巢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个鸟巢的图片,分析鸟巢的结构,然后再动手操作。当鸟巢制作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分析鸟巢每个面的形状,以此来让学生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图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为他们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巧用多媒体,丰富“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表现形式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多媒体的使用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便于教师将精准的几何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节省了老师作图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会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以上的图形,这样做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不能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鉴于此,教师要巧用多媒体,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像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运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认识这些平面图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教学的探究性,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李婷婷.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15(2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