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作文“聆听”导写

2016-05-14黄书满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情聆听风声

黄书满

【作文题目】

请以“聆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文题,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聆听”是一种生理状态,而所产生的效果则是心灵上的共鸣,以此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与“聆听”对应的就是声音,像风声、雨声、笑声、琴声、笛声、歌声、读书声等,这些声音直接或间接地出现,浸染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听觉的角度入手,写自然之声、生活之声或艺术之声。比如,将题目拟成“风声”“花开有声”“琴声”“美妙的乐曲”等,将情感寄托于某种声音,或追忆往事,或憧憬未来,或赞美生活……总之,要先明确“聆听”的对象,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行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声传情。聆听不仅是个动作,还包含了一片深情。行文时,要围绕“声音”抒怀,表达心声,释放激情。大自然千姿百态,认真聆听,风声、雨声、雷声、蛙声、虫鸣……总有一种或多种声音停留在耳畔。如:“春日,阳光明媚,一场音乐会即将上演。先出场的是‘春天组合,花仙子优雅美丽,一展它动人的歌喉。接下来出场的是‘昆虫乐队,金蝉尖尖的叫声被悠扬的歌声所代替,蝈蝈吹响略显沙哑的‘萨克斯……”大自然是一个扩音器,以声传情,让人在感受生命之美的同时,去讴歌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2.以声叙事。声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要将其融入一定的故事中,才能更入情。以“聆听”为线,记叙事件,表达某种情感。叙述时,可先交待事情的结果,再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也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人物或细节。以“雨声”为例,先描绘雨景,聆听雨声,由此进入回忆,追述一件或几件令人难忘的往事,突出亲情、友情对人生的影响。例如写雨天爸爸在马路上疏导交通,写妈妈雨天在路边出摊卖东西,写自己在雨天受伤,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将“雨声”由现在引到过去,通过倾听推动情节发展,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3.以声写人。我们可选取盲人依赖“有声”,聋哑人只能直面“无声”而生活的题材,表现人情冷暖,抒写生活悲欢。以“听听那琴弦的声音”为题,可以这样写:“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对面的窗子里就能传来优美动听的小提琴声,此时,我会静静地聆听。那琴声像一缕春风拂过心间,带走了我的浮躁与焦虑;像一股清泉浸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感到无比惬意。循着那琴声,我去寻那位拉提琴之人,却发现她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小姑娘……”接着,可以叙述发生在小姑娘身上的故事,失去了双眼,但她仍乐观面对生活,在琴声里寻找快乐,在拉琴中修补人生。通过“琴声”,引出一个与生命顽强抗争的小姑娘,在她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听”的对象概念化、抽象化,比如“青春的声音”“历史的声音”“哲学的声音”……这些“声音”虽然有点儿笼统,很难把握,但若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更容易写出特色。以“青春之声”为例,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感悟青春,也可以借鉴成功人士的“青春箴言”谈理想、奋斗等。比如:“青春的声音是激昂的,就像山间的瀑布,呼啸、奔腾;青春的声音是急促的,它是一本仓促的书,若不仔细阅读就会错过精彩的部分;青春的声音是欢快的,如同赞歌,需要细心品味……而且,聆听也是一种做人的艺术,值得每个人去细细研究。”

【学生佳作一】

猜你喜欢

传情聆听风声
胡波
停战
团扇
秋风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无题
喧嚣时代如何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