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点拨提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6-05-14郁琳玲
郁琳玲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障碍,甚至出现思维停滞或者混乱,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提升。当学生认知错误时,教师应引向正途,“点”石成金;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应提示方法,“拨”云见日;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指明方向,“提升”认知。
关键词:点拨;提升;思维
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根本体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本课堂强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发生、发展、强化的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较嫩,经验不足,尚在摸索自主探究的方法,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阶段。因此,在实际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思维障碍,甚至出现思维停滞或者混乱,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而巧妙的点拨。叶圣陶有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陶行知先生亦云:“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通过适时适度的巧妙点拨能积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入,认知得以提升。
一、认知错误引正途,“点”石成金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表达想法的同时,难免会出现认知的偏差或失误。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在语文课堂中呈现的“错误”并非原则上的错误,而更多是认知的偏差或失误。面对此种“错误”,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学机智,启发探究,让学生的学习“错误”成为教学的巨大财富,将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促进作用。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问学生对狐狸的看法。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狐狸,都认为狐狸是虚伪狡猾的,会用动听的语言来骗取乌鸦的信任,最后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但也有个别学生是从狐狸角度出发,认为狐狸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利益。对个别学生出现的认知偏差,教师需要“点”中要害,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狐狸运用不正当手段骗取乌鸦信任,获得自己的利益。这个过程中,狐狸伤害了乌鸦的利益,是不可取的。”“老师,我知道了。这里的狐狸并不是自己去找食物,而是利用欺骗的手段来获得食物,确实很狡猾。”又如《蘑菇该奖给谁》中,有学生站起来说:“该奖给小黑兔,因为它也听了妈妈的话,也参加了跑步比赛。”他的一番话让班里的许多学生糊涂了。这时,如果教师不点拨,学生则会认为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或者小黑兔即可。教师的即时点拨让学生意识到认知的偏差,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同高手竞争,虽败犹荣。
二、陷入困境示方法,“拨”云见日
在课堂中,学生思路不清、知识限制等都可能使学生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陷入思维困境。如果教师给予方法指导,“拨”开思维所披的云雾,学生必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在课堂上,每次遇到较难的新词,让学生在不借助工具书的情况下说说词语的意思,往往只有几个注重课外阅读的学生能答一二,大多学生都是云里雾里。这时候的老师,就需要教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如在《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要学生理解“洁白”的意思。学生都能意会词意,但不能准确表述,大多会陷入思维困境。此时,如果教师点拨:“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能帮助我们理解词义。我们可以先看看‘洁的意思!”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争着回答:“‘洁指干净纯净,哦,‘洁白是一种很干净的白色。”问题迎刃而解。再如,此课要让学生理解“引吭高歌”的意思,刚提问,学生就陷入沉思。此时,我让学生从字源知道“引”是拉开的意思,从偏旁了解“吭”是嗓子的意思,并给予方法指导:“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学生面露微笑,异口同声地回答:“‘引吭高歌指放开嗓子大声唱歌。”
三、思维受阻明方向,“提升”认知
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体验、认知局限、思维定式、浅尝辄止、思维惰性等原因,思维会受阻。此时,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供恰当的提示,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临界点上发生质的飞跃,改变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之状,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刻。
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爷爷“满面红光”的原因,学生大多能提到是因为夕阳的映照,个别学生也能联想到可能是因为爷爷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但无人说到这是一种安享晚年的幸福。这时,与其让学生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测,还不如给其明确提示:“同学们,我们是人生中的朝阳,而爷爷奶奶年过半百,处于人生中的夕阳,‘夕阳真美也是爷爷奶奶老年生活的写照。”还没等我说完,已经有聪明伶俐的学生急急接话了:“爷爷的老年生活一定很幸福、很开心。”也有学生纷纷点头。这时老师提升总结:“最美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美在西斜时的余晖,美在下沉时的云朵,美在隐没时的霞光,美在白头到老的相伴。”学生点头赞许。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知得到提升。又如,教学《朱德的扁担》一课时,要学生思考为什么朱德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二年级学生仅仅能答到为了防止别人拿错,而很难触及朱德元帅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决心,这就需要教师的提升评价,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更加深刻。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点拨提升,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开“心欲求而未得之意”,达“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当学生认知错误时,教师应引向正途,“点”石成金;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应提示方法,“拨”云见日;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指明方向,“提升”认知。当然,点拨提升要适时、适度,不能变成全盘授予。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