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感培养从低年级开始

2016-05-14周亚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感对数小朋友

周亚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巧抓机会,逐步培养。

一、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联系身边的事物,创设具体情境,把握数的大小,感受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于是在教学中要激起学生这种好奇的本能,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对于低年级孩子数感的培养,光凭老师教授是不够的,应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比如让他们亲眼看一看,亲自数一数,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去发现,把对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当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时,就会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1~5”的认识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主题图上生动的画面以及漂亮的颜色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我就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呀?”小朋友们就兴趣盎然的说了起来,1个小朋友在拉手风琴,2盆花,3个小朋友在跳舞,4个气球,黑板上有5个字,这样就抽象出了1,2,3,4,5这几个数。通过创设生活中这些常常能够见到和接触到的事物,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原来数离我们是这么的近,生活中到处都有数。于是,数是他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如果没有数,想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对于数的含义,学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了。

二、结合运算,培养数感

(1)加强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在日常生活中,口算与估算的运用相当广泛,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我们给出确切的数值,只要估计出大约有多少,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口算能力和一定的估算技巧。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知道1厘米是多长,1分米是多长,1米是多长,还有1分钟有多久,1秒钟有多久等等。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估计、大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术语,可促进学生形成对数的感觉。学生一旦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数通过某些术语和其他的数产生联系,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各种问题中将数有机地结合现实内容。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需要,同时也是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的需要,更是学生建立数感的需要。平时教师也要经常训练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

(2)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实际情境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不同的方式确定结果,增强对实际意义的理解。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十几减9”这个内容的时候,创设了小猴卖桃子这个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寻找解答“13-9”的方法,结果孩子们有的想: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有的这样想:先从10个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其余的3个合起来就是4个了……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方法,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既理解了算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联系操作,培养数感

数学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短程基础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建立数学概念。

比如,我在教学《我们认识的数》的时候,设计了“猜一猜”这个实践活动,先抓一把黄豆,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粒,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粒,在数的时候,有的孩子是一粒一粒地数,有的是2粒2粒地数,有的是5粒5粒地数。接着又设计了抓花生米,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完成先猜一猜再数一数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讨论用哪种方法数比较方便,这样,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感受较大数的实际意义,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又如,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比划比划:学生用手势比划1厘米、1米的长度。量一量:学生用尺量出1厘米、1米的绳子,再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等物体的长。测一测:同桌之间相互测一测一步有多长,手掌有多宽,肩膀有多宽等等。走一走:走一走 10米、50米、100米、200米的距离。这样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知识,从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培养了数感。

四、联系游戏,培养数感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发展数学。“数感”的培养就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敏感性培养,同时它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发展。单纯的训练容易使学生厌倦,而游戏是儿童的最爱,以数学游戏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快乐而又富有成效的。

比如,一年级有这样的一个猜数游戏,我在教学的时候先示范给学生,先在心中想好一个两位数,让孩子们来猜,根据孩子们猜的用“大了一些”、“小了一些”这样的词语来修正数的大小,直到猜出来为止。然后我让孩子们同桌之间互相猜数字,在这样的“猜数字”游戏中体验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建立了数感。另外,我也经常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比如“数字接龙”,教师数几个数,让学生接下去数,1,3,5,7…5,10,15…通过这些游戏的设计,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头脑得以训练,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对数感有了更多的体验。

猜你喜欢

数感对数小朋友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指数与对数
指数与对数
找茬儿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